姐妹(第2/2頁)

妙蓮雖然任性些,但對母親一向敬愛,又知母親身體不好,不會為日常小事,同母親這般置氣的,不解且擔憂的蕭觀音,放緩腳步,走上前去,輕問母親是怎麽了,母親輕輕嘆了口氣道:“其實也沒什麽,只是女兒家大了,心思野了,母親本不是那種拘泥死板之人,婚姻之事,可隨妙蓮自己心意的,但……”

母親擡頭望了她一眼,嗓音含憂道:“我不希望,再有一個女兒,和宇文家有所牽扯。”

蕭觀音心中一驚,從母親口中得知,妹妹妙蓮,竟同宇文四公子,私下有所往來,原本這事瞞得死死的,母親也是無意間發現了來往的書函,才發現這件秘事,已隱瞞長達數年。

……妹妹妙蓮,是真心喜歡宇文四公子嗎?

對男|女之事,自己都弄不清楚的蕭觀音,不知該如何評判此事,只能道她過後會去看看妙蓮、同她聊聊,試著勸母親寬心些,但母親寬不了心,像不僅僅為此事,另有沉重心事壓在母親心頭,令她無法舒展眉頭。

“……其實,妙蓮這性子,有一點像你小姨,我不敢十分反對她,怕她本來心志還不十分堅定,反因他人反對,而硬拗性子,非要成事,就像……就像當年你小姨那般……”

走至幾叢玉簪花前的母親,頓住了腳步,靜靜地望著眼前潔白如雪的花朵道:“你小姨她,是很喜歡這種花的,在家做女兒時,每年玉簪花開,總愛掐上幾朵,簪在鬢邊,有時,也會順帶著為我簪上一朵……”

母親很少主動說小姨的事,蕭觀音聽母親提起,接聲問了幾句母親與小姨舊日閨中的姐妹情誼,本意是想讓母親暫從妙蓮的事情上脫開,寬一寬心,但母親聞問,卻輕輕搖了搖頭道:“其實這樣的姐妹簪花之事,是極少的,我與你小姨,雖似你與妙蓮一母同胞,但姐妹關系,卻不似你和妙蓮這般好,或者說,我不知該怎麽同你小姨好……”

“我不懂她……”母親這樣輕輕地說著,眉眼間憂惘縈攏,“你小姨的性子,不似常人,做事,也不似常人,旁人家的少女姐妹,要麽情誼深厚,要麽不睦吵嘴,但你小姨與我,既不親近也不吵鬧,我身為姐姐,自然是想待她好的,但,她總是淡淡,我在許多事上,都不明白她在想什麽,只有一件十分清楚,就是她很不喜歡,她的容貌,有幾分像我……”

“旁人家的姐妹,衣飾妝容常常近似,但你小姨,因這份不喜歡,常與我反其道而行之,旁人家的姐姐,擔著教引妹妹之責,但我卻沒什麽可教引你小姨的,因你小姨為人處世,其實比我理智許多,甚至在我做下錯事蠢事時,警醒我這個姐姐的,正是你小姨……

……既曾做下錯事蠢事,理應來由我這個犯錯的人,來承擔後果才是,可我不知老天為何如此安排,卻將禍水,一而再地引至你小姨身上,你小姨,是極恨我的,幾年前,我見過她一次,這些年的唯一一次,在那之前,我一直以為她在清河王離世後,以遺孀身份,過著出世隱居的生活,那一次才知道,她這些年,原是怎麽過的,她恨極我了,那次相見,她說至死再也不想相見,要我徹底把她忘了,只當沒有她這個妹妹……

……是我害了她,如果我當年沒有一念之仁,她如今或仍是清河王妃,也許不會陷入現今的處境裏……”

有些話,蕭觀音聽得懂,有些話,蕭觀音就聽不明白了,她感覺母親也不是想同她說什麽,只是心事積壓得太久太重,尋個契機,喃喃傾訴出來,目望著風中輕曳的玉簪花,輕輕地自言自語道:“做錯事,當彌補,若能讓你小姨得到解脫,縱以命償,我也什麽都願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