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3/3頁)

不缺人,更不缺幫手。

律風這麽一個經歷過烏雀山大橋、南海隧道的優秀設計師,完全可以輕輕松松等著職稱評審,一躍成為新晉高級工程師。

於是,律風閑得發慌,坐在橋梁分院屬於自己的位置上,一邊翻設計圖,一邊查看自己錯過的橋梁項目信息。

不到三天,他便收到了翁承先的聯絡電話。

隧道建設階段,翁承先作為監督,比當初直接負責跨海大橋要輕松許多。

專業的沉管施工團隊,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能夠幫他分擔無數工作。

也使得他需要肩負起更多的責任。

翁承先聲音溫和,狀似隨意地問道:“你想不想去菲律賓看看?”

這話說得隨意,好像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可是律風清楚記得,瞿飛偷偷報了援菲項目,還被老先生提拎去加班,讓他努力為國奉獻。

翁承先絕對不是心系菲律賓的國際主義善人,更不會突發奇想,問人去不去菲律賓。

律風心裏升起困惑,認真問道:“是發生了什麽事嗎?”

電話那段沉默片刻,回答道:“菲律賓搞了個中菲建築交流會,特地邀請了我們南海隧道項目組……”

翁承先補充道:“國家批示了。”

經過國家批示的邀請,意義不同凡響,絕對不只是交流一下那麽簡單。

律風身在國院多年,懂得每一項批示背後深藏的意義。

那些寫在文件報告上的簡短文字,不是商量,更不是建議。

而是——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