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3/4頁)

“誒,你們兩個建設的不用擔心鋼材抗震問題,這是我們研究所的項目,這個我們負責。”

兩個人的爭論加入了第三者,就瞬間擴大了影響範圍。

剛剛還握著資料,一邊聽兩家建設單位爭奪的參會人員,一邊舉起手來,打開話筒直抒胸臆。

“鋼材抗震的研究,我們校研究院的經驗更豐富,我覺得應該交給我們。”

“我們在橋面抗寒抗凍方面有完整的建設經歷,不管是前期施工還是後期養護,都能直接負責這次盤山橋的研究。”

“盤山部分的橋墩選址,我們三勘察可以提供更詳細的參考,給你們進行落位點設計。”

“不不不,交給我們第一勘察院,以前我們就做過盤山高速,找適合架盤山橋的地方絕對比三勘察的人熟練!”

律風還沒等給他們更詳細的答疑解惑,台下這群竟然趁著場面混亂,主動搶起工作來!

他們的問題,沒有一個集中在盤山大橋的構想和設計上,爭來爭去全是——

這個部分應該歸我!

律風見多了承包方湊在一起爭得面紅耳赤的場景。

各司其職、互相推諉,一旦有不符合承包方心意的部分,絕對會大掌一揮,表示拒絕。

可現在,報告廳吵吵鬧鬧,每一個單位的參會代表,都在據以力爭,用各種實例表達自己迫切想要參與調研的心情。

能研究主橋最好,能負責鋼結構抗震更妙。

沒有推諉,沒有質疑。

反而竭力地說服吳贏啟、說服對手,想把盤山橋的某一部分納入自己的工作範圍,完完全全沒有把律風的想法當成笑話的意思。

他準備了一腔解釋毫無用武之地,因為這群人不需要任何解釋。

他們願意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念頭,全力以赴地付出,並且希望搶在兄弟單位的前面,成為項目一部分的負責人。

這種主動的態度,是律風從來沒有過的經歷。

報告廳裏一個接一個地,向他認真講述自家單位的特長和經驗,希望獲得他的認可。

好像一場臨時起意的自薦,把律風這個在英國資本國度學成歸國的家夥,震撼得無以復加。

他們有的人雙鬢斑白皺紋深邃,有的人鏡片厚實神色不明,談起自己單位能夠為盤山大橋構想做出的貢獻,信手拈來,毫不含糊。

他們的年齡足夠說明這個項目凝聚了多少年的心血。

他們的態度簡單直白的表達出了同一個期望——

哪怕盤山大橋只是一個可能性,他們也願意為了“可能”傾盡所有。

馮主任見律風一臉詫異的模樣,笑了笑,說道:“他們一直這樣。”

從烏雀山大橋立項,到烏雀山大橋暫停,每一次碰面的研討、匯報,只要扔出了新的問題,參與會議的代表們,都要進行一次爭論,擊敗全部對手,把新問題的研究工作收入囊中。

不是攬工,不是好大喜功。

而是他們充滿了對自己的信任,想要用自己最好的技術、最紮實的功底,為國家建起這座橋梁。

律風長久空虛寂寞的靈魂,在報告廳滿室的爭論裏感到充盈。

“難怪……”律風聽著他們的信心十足的話語,眼神閃過欣喜的光,“難怪我們能建成曲水灣大橋。”

因為在這樣一群人面前,國家設計院給出來的方案無論再簡陋,都是任務和責任。

他們會盡自己一切努力,去完成這項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挑戰。

一場研究會結束,烏雀山大橋的盤山新方案,直接在吳贏啟的主導下,拆分給了各個單位回去研究。

並且要求他們,定時給律風做匯報。

律風的微信,一天時間,暴增了近兩百位聯系人。

從那一天起,手機裏的電話、消息就沒有停過。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效率非同一般。

律風每天都能收到他們的反饋報告,立刻就能加班改圖,配合他們的研究成果對盤山橋的設計圖進行改動。

在來來往往的通訊之中,沉寂了兩年的烏雀山大橋項目,重新活了過來。

曾經廢棄的五個方案,在各個負責單位的建議之中,留下了最核心的工程技術,慢慢在律風的圖紙、建模裏,凝聚成了如同盤山巨龍般的設計,成為了烏雀山大橋最新的方案。

律風以前一個人的刻苦鉆研,在這些經驗豐富的前輩指導下,變成了一次完美的團體協作。

抗震的解決辦法、空管鋼的全新材料、橋梁支撐的設計細節、盤山大橋的選點落位,經過了一次次的修正、研討。

終於有了完整的雛形。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和前所未有的壓力。

以前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完全可以跟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研究院溝通,然後在他們的期待之中,頂著壓力給出滿意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