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蜜語(第2/3頁)

是以這兩日,盛煜陪魏鸞上街,將幾條街巷逛遍。

過了元夕後整頓馬車,去燕子嶺的溫泉賞花。

燕子嶺是皇家親貴所用,周遭有禁軍戍守,裏頭峰巒河谷縱橫,錯落分布著離宮別苑。山裏亦有溫泉,因地氣和暖,幾乎四季如春,花開不敗。這時節雖已入春,除了零星嫩芽和枝頭花苞,郊野間能賞的花極少,溫泉是個極好的去處。

魏鸞想去,只需借周驪音的光即可。

夫妻倆早起動身,馬車緩緩出了城門,官道旁柳絲已然婀娜。燕子嶺離城數十裏,魏鸞懷了身孕走得慢,打算在那邊住兩晚,也不急著趕路,只管徐徐而行。車外染冬和盧珣騎馬相隨,盧璘隔了十多步落在後面,優哉遊哉地跟著。

他感覺有點孤單。

數年之前,兄弟倆跟著盛煜出生入死,走南闖北,從未想過婚娶。

如今主君有了少夫人,很快還會有小主君。

就連弟弟都開竅了。

而他……

盧璘二十多年孑然一身,無牽無掛地從未覺得如何,此刻卻有點孤獨。

就連周遭的春光都似乎黯淡了起來。

他握緊了手中韁繩。

……

快到燕子嶺的時候,已經後晌。

因有周驪音早早送來的帖子在手,且魏鸞跟長寧公主的交情滿京城無人不知,旁邊又有個位高權重的盛煜保駕,守衛的禁軍哪敢怠慢,連忙放行。因是皇家親貴所用,偶爾還有禦駕親臨,這地方的路修得極為整齊,連路上的石子兒都掃得幹幹凈凈。

誰知馬車進了山谷沒多久,迎面竟碰見了熟人。

——魏知非和幼安郡主。

那兩位各自騎馬,身上穿著勁裝,背後捆了箭筒,自斜前方的路口策馬而出,顯然是剛射獵完。兩人皆是久在軍旅之人,幼安郡主雖無軍職、不上沙場,卻是老王爺親自帶大的,弓馬嫻熟身手利落,加之貌美颯爽,騎了紅馬過來,讓人眼前一亮。

而魏知非挺拔剛健,亦有奪目英姿。

驅車的沈叔是個謹慎人,不敢在別苑冒撞,早早停車避讓。

魏鸞掀側簾瞧見,忙探頭招呼。

那邊兩人沒想到會在此處碰見魏鸞夫婦,忙勒馬駐足。魏知非面露訝然,幼安郡主卻是綻出笑意,見魏鸞要下車行禮,忙擺手說不必,又道:“前晌遠遠瞧見長寧,我還說她怎麽忽然想起來這裏,原來是跟盛少夫人有約。”

“長寧也來了?”

魏鸞原只是討個帖子開路,卻不知周驪音也在。

幼安郡主道:“是啊,還帶著客人呢。”

“那還真是巧了。”魏鸞一笑,又道:“聽家兄說郡主騎□□絕,不遜男兒,看今日這架勢,箭筒都快空了,怕是射得不少獵物吧?”說著,又偷瞥魏知非——他雖在軍中,卻出自高門,性情裏多少承襲了文儒的內斂,除了招供回京的緣故外,沒吐露別的。

畢竟只是個影子,沒有把握的事他極少宣之於口。

但魏鸞覺得很有戲。

姑娘家多愛聽甜言蜜語,從她嘴裏說出來的,分量也稍有不同。

果然幼安郡主忍不住瞥向魏知非,唇角笑意愈深,那神情分明是“沒想到你居然在背後誇我”的小得意。目光流轉間,瞥見魏鸞身側還坐著個男人,玄衣黑紋,自是盛煜無疑。夫婦同行,盛煜又性情冷淡,定是不願被攪擾,遂道:“確實打了不少,回頭送些去曲園,給你嘗嘗。”

“那可要多謝郡主。”魏鸞欣然受之。

幼安郡主笑而擺手,沒再耽擱,徑直策馬離開。

魏知非沒瞧見裏頭的盛煜,只當是魏鸞孤身來赴公主之約,瞧著郡主和妹妹一唱一和,笑顏歡暢,便知魏鸞是故意的。行經馬車時,稍緩步伐,淡聲道:“當心看戲閃了腰。乖乖回府養胎去。”

說罷,催馬趕上郡主。

魏鸞看他一副心事被戳破的窘樣,差點笑出聲。過後往周驪音的別苑走,到得那邊,才知幼安郡主所說的“客人”不是別家,而是三弟盛明修。

周驪音的別苑圍著一方溫泉而建,周遭地氣格外和暖,這時節已有桃花盛開,燦若雲霞。明媚春光灑下,別苑的朱墻逶迤向遠處,沿墻栽滿了花樹,錦衣玉帶的少年郎和披風單薄的少女就站在桃花林裏,盛明修奉命剪枝,周驪音懷裏則抱著一大束桃花。

周遭並無閑雜旁人,唯有鳥鳴風輕。

即使隔得頗遠,也能覺出周驪音的歡喜。

——周令淵母子仍被關押,她臘月裏費了無數唇舌,仍未能勸得章皇後回心轉意,多少覺得沮喪。先前魏鸞去公主府時,還曾見她對著蓬萊殿的舊物嘆氣,顯然未能釋懷。如今剪枝插瓶,踏春遊青,倒是難得的輕松。

魏鸞不自覺勾起唇角,瞥向盛煜。

那位顯然也瞧見了,卻默然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