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2/3頁)

沁瑤正愁找不到機會跟盧國公夫人單獨說話,聞言忙點頭附議。

到了園中,沁瑤跟盧國公夫人並肩而行,有意放緩步子,落在眾人身後。

沁瑤見機會甚是難得,卻猶豫著不知如何開口。

盧國公夫人是聰明人,早就看出沁瑤欲言又止,分明是有話想向她打聽,便揮揮手令身旁的下人們遠遠退下,寬容地輕拍了拍沁瑤的手背,問她:“說罷,可是有什麽事要問我?”

“姨母。”沁瑤訕訕地看向盧國公夫人,“果然什麽事都瞞不過您。”

正所謂明人面前不說暗話,沁瑤只覺得自己之前的拐彎抹角簡直多余,便將顧慮放到一邊,理了理滿腹的疑問,開門見山道:“其實也不為別的,就是想您可還記得那晚書院裏出現大批怨魂的事?”

盧國公夫人停下腳步,若有所思地看著沁瑤,“那晚發生了那麽多事,不但冒出許多怨靈,第二日拂曉陸女官又在書院自縊,我想不記得都難。”

沁瑤跟盧國公夫人相對而立,見盧國公夫人眼裏浮動著隱憂,顯然也對此事存疑,暗暗點頭道:“再後來,書院便被皇上下旨關閉了,這是二十年來,書院第二次被下旨關閉。聽說二十年前書院被關閉時,您也在書院任女官,晚輩就是想問問您,當年先皇也是因為書院因了有了邪氣或出了人命案,才不得不下旨關閉書院嗎?”

盧國公夫人面色轉為凝重,皺眉看著沁瑤,久久未答。

沁瑤硬著頭皮頂住盧國公夫人帶著審視的目光,心裏頭卻直打鼓,生怕盧國公夫人非但一個字不肯透露,還會申飭她多管閑事。

所幸盧國公夫人不過盯著沁瑤看了一會,便開口了,“當年的事說起來並沒什麽出奇之處,既然你這孩子想問,跟你說說也無妨。”

說完,便轉過身,引著沁瑤緩步朝前行走,到了一處八角亭,令人鋪上褥子,在圍欄旁坐下,屏退周圍人等,肅容對沁瑤道:“雲隱書院是在本朝開建之初由效穆皇後親手創辦的,旨在培養德言容工俱佳的宗婦,招募的向來是王公大臣家的女兒。開辦距今近百年,因有皇室鼎力支持,一直興盛不衰。二十年前我在書院做女官不假,當時我剛生下二郎不久,書院一位女官告病回家,皇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輔佐院長的女官,正好國公爺奉命出征,便命我隔三差五到書院內幫著授課。除了我,當時還有惟謹母親、德榮公主、以及後來被指為各皇子正妃側妃及宗婦的一幹世家小姐在書院內讀書。因我年歲比她們長了幾歲,比她們早了幾年從書院裏畢業,故而我做女官時,她們都還只是學生。”

沁瑤聽得入神,她早知道藺效的母親當年也曾在雲隱書院就讀,不曾想德榮和盧國公夫人等人竟然不只是相識,彼此之間竟還曾是師生或同窗的關系。

“當時我妹妹。”盧國公夫人沉吟了一會,轉頭看向沁瑤,“也就是惟謹的母親,已跟六皇子訂了親,德榮也已許給了韋國公府的夏世子,還有些自小訂了娃娃親的,因親事都已經塵埃落定,不過是在書院內多學些琴棋書畫。而余人,大多都等著第二年畢業時,先皇給指親,因大家彼此都是世交,自小都認識,關系算得融洽,直到後來,先皇見當時幾位皇子尚未娶親,一正四側多數空著,另還有好些宗室子弟到了適婚年齡,卻尚未訂親,對比之下,嫌書院學生數目太少,不夠挑揀,又擬旨添了幾個名額,招進來幾個外地新調入長安的官吏家的女兒,擬作側妃人選——”

她說到這,似乎想起了什麽往事,眯著眼看著前方,半天都未繼續往下說。

沁瑤不便催促,心裏卻仿佛有一雙貓爪輕輕在撓,好不容易等到盧國公夫人重新開口,卻不再接著往下說,另挑了個話頭道:“當時先皇重道,道家發展得極為繁盛,各地奇道輩出,到元豐十二年,一位李天師橫空出世,道法精妙至極,最善看天象,曾幾次預蔔瘟疫水災,起初都被先皇當作玩笑置之一旁,直至有幾次,先皇親眼目睹李天師預言成真,這才對他刮目相看,封他做國師,並請他到宮中常住,蔔算天象。而自從這位李天師來了之後,先皇便開始興修水木,有一年甚至將長安城外倉恒河中的水引至長安城中,建成了南苑澤——”

南苑澤!沁瑤只覺耳畔嗡嗡作響,玉屍當時就是借由倉恒河和南苑澤的水源地下相互聯通,在長安城內外橫行無忌,記得她當時曾問過藺效為何皇上要挖建南苑澤,藺效只說是皇上要在長安城挖鑿水利,造福於民,不曾想皇上是聽了那位李天師的建議才會如此。

長安城內外的格局因著先皇當年的一系列舉措發生了不小的改動,只不知那位李天師勸說皇上做這些改動可有什麽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