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替身明珠(第3/4頁)

所以就算她不明白韓嶺選擇令月的緣由,也無法阻止他單獨與令月見一面。

蕭函尚處於懵圈中,想著自己要不幹脆遁走好了,感覺這王儲之位來的太莫名其妙了。但面上她還是那份處變不驚的淡定狀態,略好奇地問了一下韓長老是怎麽想的。

和韓長老都有幾年師生情誼了,蕭函也知道在他面前不用拐彎抹角,直接問就好,“為什麽是我呢?”

如果說非要立個王儲來穩定局面,保證王權軍權長老團三角秩序的存在,從四大家族裏隨便就能挑選一個孩童來。

韓長老語氣沉穩,不急不徐道,“因為你是我的學生。”

我所培養出來的最優秀最驕傲的學生,韓長老在心裏默默道。

其實韓長老的心理狀態很簡單,南越國君一代比一代軟弱窩囊,耽於安樂享受,既然失望了,那就培養一個能帶領南越走向光明未來的國君,方法就是讓自己的學生成為王儲,這是縈繞在他心頭的一個念頭,蕭令月的出現對他來說是個驚喜。

韓長老的想法就是這麽粗暴直接。他也不管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選擇對不對,他就是這麽做了。有他和蕭氏高氏撐腰,他的學生蕭令月登上王儲之位是順理成章的事,至於上去之後,還是那句話,蕭令月是他的學生,他會盡力輔佐她,成為一名優秀的君王。

蕭函沒想到,拜個老師還附帶王位的,這大抵是最劃算不過的事了。

當然蕭氏的背景也應該是起到一定的作用,韓長老居然也提都沒提過他的另一名學生韓鈺,真是意外的沒存在感。

蕭函在心裏搖了搖頭,可惜這並不足以讓她動心。

她剛想開口,卻被韓長老打斷了,“還記得你曾經和我談過的南越發展只能偏安一隅嗎?”

蕭函想了想,有時候她和韓長老聊的挺多的,韓長老脾氣看似是臭了些,但卻不是什麽都不願意接受,比如蕭函還年少時,見到他處置犯人,刑罰酷厲,就曾與他說了一些嚴刑重典的缺陷之處,容易矯枉過正,而且也不能做到政治清廉,百姓安居太平,最後還發散到制度規矩的完善改變上等等。

關於南越的發展好像也說過一些,在韓長老布置的課業上,蕭函就曾說過南越國偏安一隅足矣,但想南上擴大疆土怕是沒什麽可能的。

其實這也符合歷史發展之說,從來龍興之地都在於中原。

當時韓長老雖然沉下了臉,但也斥責蕭函,反而讓她繼續說。

蕭函自認作為學生也不差了,只要老師不是太苛刻的要求,她也都認真應付,於是說到了在於地理位置,也在於人力。

南越國成立之初,便是抓住了地利之勢,只要封關絕道,就能據此地稱王,憑險自固,將外面的紛亂戰局還是千軍萬馬都擋在關外,無法寸進且境內河道稠密,土地肥沃,農業發達,自給自足完全不成問題。

但同樣南上爭霸逐鹿,擴大疆域,也受山水之險所阻,而且最重要的軍備馬匹,雖然有大量蓄養,但難以支撐三年以上的戰局,人力也同樣不如中原,經不起耗,還有南越的一部分勢力俚苗各部沒有這個心思,勞民傷財不說,打戰還要死許多青壯勞動力。

當時韓長老聽的心驚,神色陰沉,蕭函話鋒一轉,卻又道也不是沒有別的出路。下策是等待時機,等到中原亡國大亂之際,南越積蓄實力,未必沒有入主中原的機會。

上策便是蕭氏的海上貿易,海外有的不止黃金白銀香料,還是大片廣闊的土地。

蕭函只是淺嘗即止談了幾句,貌似老師也需要一段時間好好消化,回頭她自己也將此事拋諸腦後了。

而蕭函不知道的事,她說的那些話給韓長老打開了新的大門,他正是因為接受不了南越永遠偏安一方的處境,想想池塘之魚哪怕再安享平樂,又如何能翻江倒海,奈何朝中官員上至國君都是不思進取,沉湎享樂之輩,令他的政見屢屢受挫。

但他從來沒想到另求生路,有其他方式可以擴張疆域國土。

現在蕭函聽他提起舊事,也反應了過來,她這位老師是早有想法啊,這次內亂奪權上位,也可以說是鏟除與他政見不同的異己。畢竟她這位老師非常堅持己見,很難能聽得進旁人言語的。

“你當日所說的,雖是小兒之談。”韓長老端坐著語氣淡淡道,

蕭函聽了不免嘴角微抽,既然是小兒之談,還記這麽久做什麽。

韓長老的神色又嚴肅認真了起來,“但未必不能實現,有利於我南越大業。”

蕭函:“……”

老師說的是上策,還是下策。她不會一不小心把大夏給坑了吧,那還真是不好意思啊。

韓長老沒有明說,但顯然他是堅持要讓學生蕭令月成為這個王儲了。蕭函更是懷疑,她要是私下跑了,南越可能還會發布文書全天下尋找她這位定下的王儲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