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查案(下)(第2/4頁)

總共有二十二張面孔。附帶口音和名字,口音沒什麽意義,只要多認識一點朋友,什麽地方的口音都能學會。

宋慈輕松的指著這些畫像:“名字或許是假的,但只要這人自認過,就能循著感覺找過去。又有畫像清晰可辨。一個時辰內把他們都抓回來。我知道你們已經忙碌了一晝夜,心裏頭緊張不安,等事情結束後,我為爾等慶功。”

鬼差們應諾而去。這時候可以用到鬼魂的感應了,目標越清楚,越好找。

……

武曌正和自己(翰林院)養的文人們談話,叫他們多提倡墨家。“你們各自寫辭賦,盛贊墨子制造的這秤。稱量人心道德,遠比誇誇其談來得好。閻君一向尊崇墨子,原來深意在此。”

他們開始大開腦洞:“一杆大秤,洗盡儒生鉛華,剝開衣冠,顯露禽獸真容。”

“何必枉費口舌。凡人事物皆可量化。”

“格物至知,莫過於墨家。淡薄恬靜,莫過於墨家。這程朱理學所說的天道,和天志明鬼差異又不是很大。”

武曌點了點桌子,覺得有點無聊,玩弄文辭並不難,但自己要窮究義理,真是不痛快:“自《大學》中寫格物致知,鄭玄做注疏‘來善物、來惡物’,大為偏頗,死物能分善惡否?司馬光釋為‘捍禦外物’,豈不可笑,從數術物理改成了道家心法,他怎得不寫無根樹叫人煉丹?程朱認為‘窮其理也’,最為可笑。天因何而高,地因何而厚,四季流轉,草木生長各有不同,誰能窮盡其理?按這麽說,墨翟真是聖人。弘兒,你也種過地,蓋過房子,試著寫一篇。”

李弘起身應是。想起當年的經歷,還有自己種的樹木瓜果,種出來味道好的時候挺開心的,先送給祖先品嘗。

眾人都點頭稱是,並建議大學士上奏閻君,官封墨翟為聖人,孔聖人也是皇帝封的嘛。

武曌:“……”

你們這幫笨蛋。

閻君偏向於道、法,對墨家只是愛用而已。

讓你們宣傳就這麽極端?

有人前來回稟:“大學士,現在已經印制了兩千張檄文,貼在各地。遠處的閻君城還沒送達,都城方圓五百裏地都有了。”

“很好。”

“大學士,有一位郭郎君,自稱是您的弟弟。”

武曌心中大喜,親自迎了出去,見他渾身上下依然樸素典雅,黑衣服上滿是嬌黃色的刺繡。袖子裏藏了一塊沉甸甸四四方方的東西,腰佩彎刀。一把拉住:“是你來了,賢弟來得好。許久未見,你何以教我。”

“阿姐。”郭榮拉住她的手:“阿姐,我剛從外地回來,就聽說了這件事。我實與你說,你要提防咱們老家的人。”

武曌眼中精光一閃:“是阿瞞?還有隔壁的劉娥?”是楊堅夫妻這一點沒跑了。是李隆基?他似乎在學達摩祖師,面壁修行,以他的才略心性如果修行成功,豈不是和我一樣能突破壁壘和因果?但他沒有啊。

她自己思考過這件事,通過排除法,漢朝的帝後們先到先得,基本上個個都占據高位,平時不顯山不漏水,那是深藏不露。南北朝十六國中英豪雖然多,但都是心有退意,大多喜歡平淡的生活。對自己敵意最強的,一定是唐宋兩朝的皇帝。一個是利益之爭,在一個是看不順眼。

“他曾經跟我說過一些話,勸我不要跟你交往,這也在所難免。他究竟能做什麽,讓別人幫他做什麽,這誰也不清楚。”郭榮低聲問:“我有件事想求姐姐幫忙。”

“你只管說。”

郭榮笑了笑:“我這些年在外行商,自然有自己的小小堡壘,做存貨之用。工錢給的多,有些窮鬼跑去為我做工,農田相連阡陌,倉中有些黃白之物,招惹了些嫉妒小人。夥計們不免購些火槍火炮,訓練府兵自保,抗拒流寇。”

武曌本來只是微笑,越聽笑容越大:“好哇,你怎麽學的和劉邦一樣,油嘴滑舌。原先怎麽跟我說的?說什麽代人購買火器,原來都是自己用了。現在你又成了個國王,求我什麽?”

“不敢當,還沒有稱王。。”郭榮微微嘆了口氣:“我總疑心留守的人心懷不臣,迄今為止,從未傳授當地人配制火藥比例,都從咱們這裏買配置好的彈丸,運過去用。我常買的那家作坊,這次也被查封了,希望他們能安然無恙。”

這招就和漢武帝放心讓大軍出征是一個技術,當時漢武帝捏著糧道,根本不怕有人敢謀反。現在他攥著火器丹藥的購買途徑,也不擔心那些人謀反。到目前為止,各個地府有些是研究火炮但不得其法,有些是直接斥責為撒旦的濃痰。

武曌心說:原來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你做了這麽多事。

“這是好事啊,我怎麽從來沒聽說過呢?一定是太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