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土木堡之變(第2/4頁)

問題來了,當時只想著大木料用起來很爽,就沒想到單憑他一個人,根本沒能力把比人腰粗——不是朱高熾的腰,就正常的男子腰圍——的一根大木料去皮修整。當房柱立不起來,當房梁上不上去,當做木板又沒有能力破成板子,想要不要錢送給朱元璋,給自己這裏騰地方,他們又扛不動。

朱棣悵然:“一百年時間,若是少,也就是兩三個皇帝,若多,不知道能來多少人。”

大約能湊夠一只蹴鞠隊,要不要去找宋徽宗蹴鞠呢?欺負他當然很容易,但沒有什麽成就感。

朱瞻基也按慣例脫光膀子,陪著祖父和曾祖父摔跤玩,他雖然基本上是個沙袋,卻興致勃勃。現如今不能鬥蛐蛐,只能自行纏鬥,每天都感覺自己在進步!

“以前在人間,登基之後,每次想摔跤,就有人來勸我,天子不可以身犯險,天子要保持威嚴。啊,登基之前他們就讓著我,只敢輸不敢贏,登基之後徹底禁了,只有蛐蛐在我面前,不知遮掩退縮。”

朱棣拉可愛的孫子起來:“說得對,別躺地下。”土地上終究不幹凈。

旁邊唐朝皇帝正和朱高熾一起玩投壺,這個遊戲自發明出來之後,到現在還是被人津津樂道。

以賣萌和善良無害熬過一切的李旦早就同以差不多的和氣善良無害戰術保持太子之位的朱高熾一見如故,倆人有性格差不多的皇帝爹/媽,也有一個同樣英武矯健的兒子。

到不需要互相訴苦什麽的,也不敢說,互相介紹完自己是誰之後,就感慨頗多的……一起探討繪畫和雙陸棋、投壺等藝術。

正統八年,太皇太後張氏來到陰間,終於和朱高熾團聚了。

夫妻見面格外感慨:“秀秀,你真是長壽啊!”

“是啊。讓萬歲久等了。我現在依然不放心人間,皇帝年紀還小,有一個王振在皇帝身邊教壞皇帝,還想架空內閣。”她讓宮女持刀恐嚇過王振,不知道那廝能收斂多久。

“他怎麽教壞皇帝?”

“不論朱祁鎮想做什麽,他從不勸阻,還變本加厲的鼓動。少年人性情不定,又早早的當了皇帝,目空一切,被人捧著只當自己無所不能。好話誰不愛聽呢,可他心裏沒有分寸,我擔心將來必會出事。”張秀還很擔心自己死後可憐的兒媳婦,胡皇後會有什麽不測,孫氏如今成了太後,自己不在之後必然張狂,皇帝也可以為所欲為。

皇帝們對此很平靜,主要是因為緊張也沒用。

朱棣和徐貞靜生前很喜歡這個兒媳婦,死後聽說她在執政期間,把外戚壓的死死的,弟弟被管教的非常好也沒委以重任,節儉樸素,重用的是先帝舊臣,沒有急於培植自己的勢力,都格外滿意。

正統五年,楊榮去世,正統九年,楊士奇去世,正統十一年,楊溥去世。

朱祁鎮愉快的放飛自我,朱棣留下的老臣所剩無幾,張輔被宦官喜寧欺負,即便上告也無濟於事。

二十多歲的皇帝自視甚高,打算效法父親、曾祖父、高祖父禦駕親征,對時常在邊境自由出入的瓦剌人給予沉重打擊。他身邊重用的人,包括被皇帝稱為王先生的王振,個個都贊頌皇帝為不世英豪——這當然是朱祁鎮自己拼湊的班底,說實話說大明不行的都滾。

這種班底通常是昏君的標配。

趙匡胤忽然攜酒來登門拜訪:“賢弟,今日有空嗎?”

朱元璋放下書:“事情可以往後挪一挪,趙兄突然登門,想必有要緊事。”

趙匡胤平淡的笑了笑,眉宇間不免有些憂愁:“不是什麽大事。”

擺設了幾道菜肴,現如今,人間雖然沒有花生可以吃,陰間卻早已有了,各地地府交流的時候,連花生和玉米紅薯辣椒都傳了過來,這東西又好種,又好收獲。

朱棣本來在寫文章,看見有人來,給孫子使了個眼色,很可惜那邊正在畫竹林,沒有接受到這個眼神。他只好自己走過去,以免錯過任何一點消息。

“都是家常便飯,請。”

“有幾道下酒菜就好。”趙匡胤悵然道:“當年我在政事堂立碑,南人不得坐吾此堂……”

朱元璋點點頭:“確實有先見之明。”壞事的這幫人都是南方人,但歸根結底,是你們重文輕武導致的,越南方的人看起來越白皙文弱,北方的書生也是北方大漢。你跑來跟我說這個幹什麽?

“我那塊碑後來被人盜走了。聽說你也立了一塊鐵碑”

“內臣不得幹預政事!!”朱元璋知道這件事,趙匡胤的碑後來被政事堂的宰相偷走了,是一個南方人幹的。他稍一想,就明白過來,拍案大怒:“老子的鐵碑也被閹人盜走了?是誰?王振?”

朱棣也有些驚怒,他遷都的時候連那塊牌子都搬了過去,還掛在原先的位置上,皇帝和百官每天上朝都能看見,竟然有人敢搬走!這不光是祖宗的威嚴,更因為這件事本身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