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大明+演義(第4/4頁)

趙匡胤:“……宋徽宗的後人?”聽起來就很假,敷衍百姓敷衍到不改姓的程度。之前那些號稱漢高祖後代的匈奴人都改了劉姓呢。但凡對宋朝有點了解也不至於說出這種話,是水滸傳的故事傳播的不夠廣泛嗎?還是因為施耐庵沒點明宋徽宗是個昏君,讓無知百姓認為宋徽宗還挺好?

陳友諒是宋朝參知平章事兼任大元榮祿大夫和江西平章事,並且一度幹掉了兩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領導。

漢朝皇帝們看他勢力頗大,和原先那些小小的偽漢不一樣,有獲勝的可能性。

“一想到將來兩漢在地府相遇……這個反骨仔。”

劉秀彬彬有禮的點點頭:“三個漢。”宋朝還沒分南宋北宋,漢朝卻早就是東西兩漢。

劉欣嫌棄的皺眉:“兩個放牛娃的爭霸啊。”

劉邦一腳把他踹到旁邊去:“不論誰贏,老子能瞧不起他,你還不配。”

自從靖康之事過後,皇帝們對那仨人越了解,越看自己家的子孫覺得順眼,原本不是很好的孩子現在看來相當不錯。

漢哀帝除外,他還是那樣欠揍。

智囊團們沒有提交任何推斷結果,現在這幾家的贏面基本上是相等的,都有謀臣,都有猛將,都有地盤。陳友諒刻薄惡毒不自知但實力強,張士誠寬宏仁愛豁達儉樸但沒有爭霸的心,小明王沒有什麽特殊之處,劉福通過於急切的追擊元軍,朱元璋在忙著擴充實力擴大生產、治理當地百姓。

(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點滿防禦,加血條,苟)。

到後來劉福通戰死,韓林兒被朱元璋救下,朱元璋稱吳王,開始了潘陽湖大戰。

潘陽湖巨大的可以讓數量龐大的水軍入內打仗,不僅物產豐富,又是兵家必爭之地。

陳友諒為了增強氣勢和穩固性,用鐵索連船。

朱元璋機智的載滿大小火炮、火銃、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槍、神機箭。可這些東西對方也有。他們最終決定,派勇士劃船過去,靠近對方時點火。既然是鐵索連船,就是串成串燒。

後人有詩為贊:大炮開兮轟他娘,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張士誠錯失良機,被朱元璋圍困在內,為了城內百姓投降了,隨即為了自己的尊嚴自縊。

等到朱元璋統一天下,定都應天(南京),廢黜丞相制,開始天翻地覆的整治出一個符合他理想的國家。

首先建立了《帝王廟》,十七位皇帝,三十七位名臣,毫不意外的把秦始皇排除在外。

朱元璋給別的皇帝只有一爵酒,唯獨給劉邦三爵,對著他的塑像真誠談心。

閻君們都盯著嬴政。

嬴政:“看我幹什麽?我!沒!生!氣!”本來不生氣,但被他們用你一定會生氣的眼神看著,就生氣了。

“多大點事啊。”

“你在前他在後,後人哪知道前朝的故事。”

“就算朱元璋好學,手不釋卷,能看到的也都是罵你的書。”

“都是那些文人,借古諷今,古代沒有比你強的。”

李世民:“打獵去不去?”

羅貫中曾經在張士誠麾下,不得志,現在再去科考,又有諸多不便,想起年輕時和老師一起寫《水滸傳》,就開始哐哐哐的寫小說。

“我曾經見過十八路諸侯,我也曾經見過鐵鎖橫江。”

一口氣寫了《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等十七個朝代的演義野史。

順便寫了爆火的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震驚了全帝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