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大明+演義(第2/4頁)

我還以為你們都會直接下地獄,竟然沒有,竟然因為重文輕武是祖制就沒有。

趙佶當然不快,他原先一尺的作品能賣五十貫,不算多但也不算太少,經過祖宗們層層盤剝之後他能到手十貫,可以拜托來往的商人皇帝,想買什麽就買什麽。筆墨也行,茶酒也行,美人真容圖也可以,屋裏添置的家具,換上去的雕花門窗,都是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一點點創造出來的。現在則不一樣,自從趙匡胤離開帝鎮之後,他才知道外面他一尺作品,值幾十兩金子,根據兌換匯率的浮動,值得幾百到一千貫不等。虧大了!!

趙匡胤告訴他這件事之後,依然只給他十貫錢,要求代買東西時又挑剔了很多。別的皇帝們組成的商業聯盟也在此時宣告終結,趙匡胤既然出來了,他子孫後代的書畫作品理應由他來賣——其實是各自都有別的事要忙,分身無術。宋末一直到元末,每個鬼魂都忙的要死,買賣雙方都忙的腳打後腦勺。

趙構略快意一點,他的吳皇後能模仿他的字體,以假亂真,武功又能保護他不被欺負,可見喜歡什麽樣的女人非常重要。

……

紅巾軍: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韓山童自稱為宋徽宗的八世孫。

但謀反靠的主要是元朝征召十五萬農夫修黃河河堤。

皇帝們沒有時間聚會,但各自都有些話想說。

嬴政:“修的真差。”我當年也修過河渠,到陰間也修了河渠,地府的水陸貫穿,哪一個不是我的計劃,百姓為什麽感恩戴德?

“又是急功近利嗎?”歷代都修運河或河堤、疏通河道,但有時候是德政,有時候導致大批謀反,這不完全取決於有人帶頭謀反。

“宋仁宗到底憑什麽被稱為仁宗?”仁宗趙禎、神宗趙頊、哲宗趙煦三代皇帝,三易回河,給地府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毀掉了萬畝良田,沖走了當地駐軍,蘇軾都差點死在裏面。

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書生——李垂認為黃河的源頭要改道金國境內,到時候金國就能乘船順流而下,攻擊宋朝。趙禎和滿朝文官都覺得他說的可怕,證據之一就是黃河每隔兩三年就泛濫一次,偶爾澄清據說要出聖人,但怎麽修治河堤都修不好,沿岸誰也不知道會在什麽時候泛濫,總讓人提心吊膽,咱們又不能在河上設柵欄,那就讓黃河改道。

然後金國占據了這片區域,幾百萬青壯奮力治水,結果被元朝擊破。

元朝接管中原之後,貪汙腐化占了一半原因,到現在也在努力治水,耗費人力財力無數,還沒治好,也要完蛋了。

嬴政冷哼:“因為他順服儒生,儒生就說他好。為後代君王做個表率。”

歷代儒生都罵秦始皇,還不就是為了告訴皇帝,你如果像秦始皇一樣有自己的決斷和謀劃,就是暴君!有不少人被唬住了,然後君臣老幼一起去做亡國奴。

李世民在旁邊微微一笑,話雖如此,還不是因為秦朝亡的太快,你只有長久的占領他們,他們才屬於這個國家。占領的時間越長,百姓們越是忠誠與這份安定和歸宿。關於秦始皇的傳聞太多,雖然不可全信,但易怒這一點是真的。“若朝中官員能不分文武,那就太平了。可惜人的精力有限。”

愛拔頭發的閻君坐在旁邊,愁的拔新長出來的頭發:“我想去幫他們治水。真的,雖然艱苦,但不是治理不好。天下間沒有人力不可及的事,只要方法不對。”

新的閻君不僅繼承了好嗑瓜子解壓的閻君之位,也繼承了零食小鬥,頭疼且急躁的咬著油炸蠶豆。

墨翟怒沖沖的走了回來:“叫你兒子別煩我!”一步跨進壁畫中,回到自己風景如畫的山林中。

追進來的是扶蘇,先行禮:“諸位閻君,我來找墨子。”

嬴政問:“天下間的工匠只有他一個嗎?”

歷年來進入匠作監的能工巧匠不計其數,怎麽還要找墨子?

扶蘇垂手答道:“閻君容稟,匠人們新制火器,勝過人間一些,能擊碎原本守城的機關。我想請墨子繼續研制守城機關火炮,再命另一組人專職研究攻城火炮。”

形成良性競爭,互相隔離不能溝通,只是每隔半年開始一次實戰演習。誰贏了誰可以拿著大比獎金放假休息。墨子提議兼愛非攻嘛,他討厭進攻,只能研究防禦。在防禦方面,他依然是最優秀的。

嬴政道:“選人取而代之。”每隔一段時間他就跑回來,你再追過去請他出山,這沒必要。

扶蘇遲疑片刻:“在防禦守城方面,沒有人比得過他。”

雖然是墨子天資過人,學習能力也非常快,掌握了許多先進知識。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

嬴政:“自己想辦法,張榜招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