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包拯+名分(第3/4頁)

李豫大怒,站起來:“李炎!休走!”

李炎拔腿就跑,跑了幾步又覺得不對,停下來回去道歉:“代宗,饒恕我吧,一時不慎。”

李豫抖著衣服上的土:“以後瞄準再出手。”

狄青也已加入了名將陣營,時常和龐籍對坐飲酒,偶爾暗恨自己生不逢時,未能掃平乾坤。偶爾和高長恭聊聊人間好色的婦女,還有陰間好色的女鬼們。

狄青長得非常俊,時常為此感到困擾。生前重文輕武,武將長得俊也只是看看而已,現在則不然,示好的美人太多,令人眼花繚亂。

包拯看完陰律之後,就覺得很熟悉,覺得這好像是我寫的。

特意去三生石前頭照了照,依然沒想起什麽。

他對陰間的一切都覺得很熟悉,又想繼續為宋朝做些什麽。

人間傳說包拯是閻羅王轉世,公正無私,閻君們也探討這事,特意請來見面:“覺得我們熟悉嗎?”

“照了三生石嗎?”

“照了。”包拯黑著臉眉頭緊皺:“雖然覺得熟悉,卻……”

朱砂痣閻君一拍大腿:“我知道了!我來之前,不是有幾位閻君為民請命,暗中寬縱百姓,顛覆了自己寫的陰律,最後認了錯去投胎嗎?我覺得他就是其中之一。很有可能是樸實無華的閻君,包拯的文筆實不怎麽樣。”

閻君們:“……”

“……”

“雖然不無道理,但你要是能把嘴閉上,別跟他說這事,就更好了。”

朱砂痣閻君:“我的意思是讓他來接替我的位置,讓我回家……”

包拯一擺手:“前世之事已成塵埃,是閻君還是冤魂都不重要。究竟是什麽事,令閻君退位?”

“鬼魂能否頭七回魂的事。”

……

趙曙繼位只有四年,一繼位就生病,到三年多又開始重病。依然是請太後代理朝政。

大臣們感覺他要死,強行把皇帝從床上揪起來,強迫他寫傳位究竟給誰的遺詔。

不是大臣們想要以下犯上,實在從一開始,再三的、反復的要求仁宗立太子,仁宗拒絕。等仁宗駕崩,他們在一團淩亂中抓住了皇子,強行脫去他的皇子衣服,加以黃袍,還是心累。

然後調節曹太後和他之間的矛盾,兩邊說好話勸慰,這邊勸太後您賢名遠揚一國之母,哪邊勸皇帝說舜王最大的名聲不是賢德而是孝順,您想想舜的爹媽,您再想想太後。費勁千辛萬苦,把太後和皇帝勸的和睦了。

就和皇帝爭論了十八個月‘名義上的父親——先皇仁宗’和‘生父’之間追尊的問題,大臣們無不心累,皇帝死了到好,死了省心,新君。

趙曙難過的哭了,他病了幾個月,好像只有皇後希望他活著,大臣們都急於確定太子是誰。

靈魂脫離肉體還不徹底,太醫確認了死訊,大臣急招太子趙頊入宮繼位。

氣的他格外激動,尚鏈接靈魂的手指動了一下。

守護屍體的曾公亮:“啊啊啊啊!”跑去找韓琦,婉轉的說皇帝詐屍了。

韓琦淡定得很:“先帝復生,乃太上皇。”

對不起,來不及了。

趙曙氣到穿墻而過,被幾名黑衣陰差拉住,送回屍體旁邊。

沒過幾天,見到了名義上的父親,頓覺尷尬萬分。

宋仁宗雖然小心眼,好色,愛嘀咕,但有一個最大的特點,脾氣好,脾氣真的很好。雖然這四年來認真耕作,時常練武,但只會揍揍稻草人,對趙曙依然下不去手。盯著他看了一會,難過的掩面:“你怎麽能追封皇考,辜負朕呢。”在宮中以皇子的待遇對他,讓皇後照顧他,不就是有了親兒子就叫他出宮麽。

趙曙嘆了口氣,也就破罐子破摔,實話實說:“初時對太後與陛下感激不盡,怎奈反復無常。”是我,不是我,是我,又不是我,又是我,還不是我。讓我何以自處。要麽幹脆就是,我拿你當父親看待,要麽幹脆就不是我,我回去當閑散宗室。這麽折騰著,從小到大,全無安全感。

“二十多年間,學太子應學的東西,做太子應做的事,只是無名無實。司馬光說,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給我個名分啊!

趙禎哀嘆一聲:“朕始終屬意你。”只是萬一我有親兒子活下來呢,萬一我四十歲立你為太子,然後我生個親兒子,我是廢了你還是讓我親兒子俯首稱臣?不到人生最後一刻,怎麽能相信自己沒兒子呢?

父子二人互訴衷腸,各自有滿腹委屈。

不由得痛哭。

被趙匡胤一人踹了一腳:“帶著你兒子釀酒去。”

……

新君(宋神宗)趙頊,一邊感與國家積貧積弱,召自己喜歡的王安石回來探討改革問題,一邊看司馬光修到現在沒修完的通鑒,並賜名為《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