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包拯+名分(第2/4頁)

柳宗元自從《封建論》之後,多年來一直在深入研究觀察,國家制度帶來的影響。他發現了一個比較悲哀的問題:“每個朝代都在努力規避前朝亡國的原因,然後,過猶不及,制造了新的問題。”就此課題,新寫一篇。

嬴政悶悶不樂,《封建論》寫的很好,贊美他‘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宰,據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遊,攝制四海’但是也說了一些秦朝、漢朝、唐朝的問題。

現在開始談論宋朝的問題,又又又把秦朝拿出來對比優劣。

始皇自己也知道,如果能從來,他能做的更加完美。

柳宗元是唐朝人,寫封建論主要批判的就是藩鎮制度,看到宋朝的新制度,乍一看好像還不錯,具體的得往後看。他還提到一個關於父子相承的問題:繼世而理者,上果賢乎,下果不肖乎?

約等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大批以書法和詩詞名垂青史的人,更主要的身份是高官賢臣,現在都自發加入了這個研究小組。

組內自發的分成兩組,一派去做判官,在查看人們生前善惡時能看到行動區域、以及在宋朝官方體制架構上看不到的細節——如何牟利的細節,還可以單獨的、深入詢問。另一派去做了鬼差,在人間深入基層探訪。兩組交互資料。

順便評價了一下地府的制度,雖然是法治,但法律的更換速度略慢,不體察人間的無奈,而且這個法治建立在大量過度勞累的判官、鬼差的基礎上,重復繁瑣的項目略多,依然是集權。

目前為止最符合這幫挑剔鬼的東西呢,是墨翟始終沒研究出來的那個機器。‘把鬼魂塞進去,機器依據陰律自動寫出審判結果’,墨翟自己都放棄了。

閻君們看著柳宗元等人少量但精品的成果,紛紛感慨:“和我們想的差不多,但是更清楚。”

“難怪突然有那麽多名流日子都沒到,就來當判官。”大部分人都是先玩幾十年,等到勞役或該去投胎時才臨時抱佛腳來入仕,少部分人直接去投胎。

“我想賞賜他們。”

“唔。他們這是出於探究精神,而非邀功請賞。不如刻印成冊,正式收入藏書樓?”

“我覺得可以。以後每一個新的朝代,他們都能這樣深入研究討論,倒是省事。”

趙普和寇準對此非常不滿:“他們沒有在宋朝生活過,也不知道五代十國之後,百廢待興。”

“沒錯,時代不同,境遇不同,焉能一概而論。”

二人寫文章反駁,就打算貼在太學的墻壁上,又怕不顯眼。

劉秀正飄在半空中,試圖用雲戳出一個太極圖,陳傳老祖所創太極圖,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配合著看,對修行大有裨益。

“哦,你們二位竟然聯袂前來,必是要反駁柳宗元的見解。”劉秀飄然落地,一指前方:“那片墻是專為柳宗元所設。”他的支持者,反對者,都在那個區域貼文章,想加入的人若果找不到人引薦,也可以來這裏貼自己的著作。

找太學好找,柳宗元的家也不難找,可他時常不回家呀。

劉秀專門為柳宗元設了一面墻,他自己看著省事,消息可以匯總。柳宗元的墻旁邊就是程顥的議論墻,他開創了新儒學,眾人自然是議論紛紛。

二人過去貼了各自的意見,又駐足許久,看了許多錦繡文章,也有被蠢到咳嗽。

柳宗元就回了一句:“今人批駁古人,是人間。關羽能與秦瓊一戰,是陰間。”

秦瓊聽說這事之後,特意去看看關羽:“我和古代名將一一試過,後世的名將也切磋過,為何你我格外相提並論呢?”

關羽同樣為此迷惑:“不知道,或許因為三國之中我虛名最盛?”

“關公太過謙虛,忠義名垂千古,叔寶比起尉遲敬德略遜一籌。”

尉遲恭:“你倆押韻啊。”

皇帝們也被引發了又一輪探討。

趙匡胤:“唐朝的地方軍事實力確實強於宋朝。”未盡之意是,你們唐朝每個藩鎮都有實力謀反,真的很棒棒呢,而我們宋朝,軍事實力最強的是禁軍,由皇帝親自率領。

李治慢悠悠的問:“是嘛?”就現在宋朝的局勢和大臣,讓我來,我能治理的相當好。就現在黨爭的兩派,完全是因為皇帝不能定調。

趙光義:“惜呼唐高宗未曾親征。”

李旦慢慢吞吞的說:“啊,我娘說得對。”

趙光義不解:“她又說什麽了?”

“沒說什麽,當年勸我阿耶別去。”

劉欣嗤的一笑:“都只有開國時兵力最強。”

唐武宗李炎正在惦著飛鏢,隨手丟了他一下。

劉欣異常敏銳的閃避,飛鏢差點打到後面的李豫,全靠李適一把將父親推倒才躲開,打到了李漼的茶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