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第3/4頁)

王繇是個清廉正直的人,死後雖然找不到母親的下落,但還是為了母親到底和誰合葬這件事較勁。又一次把崔家給告了,人們總喜歡議論皇家隱私,這件事非常引人關注。

最後一件事則是高力士費盡千辛萬苦尋找皇帝,居然找到了太平公主,一番苦求,輾轉聯系到唐高宗,托他帶信給李隆基。李治看了看其中內容,也為之動容,就帶回來了。

李隆基差點哭成淚人。“忠貞謹慎,莫過於力士。”

信中沒說什麽,只說了說思念之情,又勸勉皇帝一定要堅強,像年輕時、他剛剛追隨陛下時一樣,絕不被任何困難擊敗。

只要具備那些優秀的屬性,必將獲勝。

漢朝的皇帝們還在玩水的玩水,野炊的野炊,做河邊造景的繼續忙種菖蒲和香草,愛好記錄歷史的拿著紙筆到處采訪,還有躺著享受寧靜時光的。

忽然咻咻咻飛來數張紙,都尉和判官都得回去工作了。休假什麽的,先停一停。

眾人紛紛誇贊李世民:“消息夠快!”

“又快又準!”

從人間動亂到命令休假官員回去繼續工作的速度,與李世民通過非官方渠道知道人間情況並趕回帝鎮的速度居然完全一致,劉恒和劉病已遠遠的對視了一眼,心領神會。真得查一查他的消息怎麽來的這麽快,總不能說天下人都仰慕唐皇吧?

就算是仰慕,在這種時候鬼差不能擅離職守,都被層層管理,頗不自由。

等一下?他也是神鬼,他是不是自己去人間看的?

劉病已問:“你剛從人間回來?局勢如何?”

李世民嘆了口氣:“很不樂觀。”但他心態還行,畢竟滅國的心態已經經歷過兩次了,現在這第三次……怎麽說呢,還沒麻木,就是心累,靜觀事態發展吧。他現在倒是有點理解忠臣們氣的捶胸頓足是為什麽了,以前只是知道他們心痛,現在感同身受。像李密、陸贄都給皇帝把未來道路安排的明明白白,照著做就能恢復貞觀的榮光,但李亨就不,李適也不。

……

唐朝的武將們抽空聚會,郭子儀和李光弼自然位列其中,狄仁傑打過仗也在,寧死不降李希烈最終罵賊而死的顏真卿也在其中。當前人間兩名大將,李懷光和李晟,等介紹。

不是只有智囊團才能預測未來,已知條件越充分,預料到未來的可能性越強。

顏真卿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模樣,那是開元的最後盛世,他在死後已經和哥哥侄兒團聚,並不孤單。含淚拍桌:“知道又能如何?”

狄仁傑是個樂呵呵的胖老頭,拍了拍他的肩膀,嘆息道:“想到最壞的結果,雖然心裏難受,真正發生時還能有點緩解。”

郭子儀有些黯然,還是說起這些自己不交往但熟悉的年輕人:“李懷光性格急躁,兇厲。非常剛強,不徇私情,親屬犯罪也依法處置。”

“李晟嚴肅正直,以古之名臣的標準要求自己,謹慎小心處頗得我真傳。他每次作戰都穿錦制皮衣、戴繡花彩帽,在陣前指揮。”

話不必明說,眾人都明白這是為什麽。為什麽孫權要送給周瑜那麽多衣服,為什麽皇帝也賜給大臣錦袍金帶。那些花裏胡哨,閃閃發亮的衣裳在打仗時,非常能提振士氣,第一、說明皇帝心裏有將軍,第二、方便士兵們一眼就在臟乎乎的軍隊中找到閃閃發亮的將軍,將軍不跑,自然軍隊奮勇,第三、嚇唬對面‘我不怕你~你丫來呀~’

李道宗淡定的喝酒:“陸贄的文章寫得好,興替豈由天命?獨由人也。人事治而天降亂,未之有也;人事亂而天降康,亦未之有也。當今天下,稱王者四人,稱帝者二人。”矮子裏頭拔大個兒:“唯獨唐朝仁勇中正。”

其實唐朝現在也不咋地,他相信李世民一定想揍爆當今天子,但相比另外幾個暴君昏君,那還是有盼頭。

郭子儀忽然嘆了口氣:“安西都護府……”我侄子還在那兒苦苦堅持呢,白頭名將,滿門忠烈,何其可悲。都不如王翦,功成身退做一個快樂的富家翁。

“喝酒喝酒。”

顏真卿情不自禁的從隨身的斜挎包裏掏出紙筆,和小墨水袋:“我來記錄。”記錄一下談論的兵法戰策,國家軍隊問題。

事情的發展誰也預料不到,盧杞這小心眼阻撓皇帝召見李懷光,李懷光愛惜性命,拒不舉兵,硬逼著皇帝流放盧杞,這才去覲見、保護皇帝。

李適為了哄得這個重要的大臣不要再出問題,趕緊以高官厚祿,重賞李懷光,賜他丹書鐵劵,赦免三次死罪。

李懷光當場翻臉:“啊呸呸!自古以來,懷疑大臣要謀反才賜鐵劵,得到過的大臣基本上都被殺了。皇帝覺得懷光要謀反?行行行,你說什麽都對。我錯了行了吧?有完沒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