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安史之亂(第3/3頁)

李瑁心裏依然不好受,他當年對玉奴一見鐘情,一求就到手,結果變故接二連三,只好安下心來,活著最重要。

問新娶的韋氏:“你善於歌舞麽?”

“妾粗通音律,不擅長歌舞。”

李瑁又仔細端詳她,端莊纖弱,不明艷不嫵媚,暗嘆:好好好,這個老婆是安全的。紅顏薄命,紅顏的丈夫更薄命,貴為皇子,也要遭遇喬知之之苦,玉環卻不如碧玉。

皇帝估摸著太真當了五年道士,大家都忘了這事兒吧?冊為貴妃。

武惠妃崩潰了:“我根本就不算寵妃!”

武曌:“不要吵我睡覺。要鬧,等他來了再鬧。你到時候纏住他,讓王菱把你們一箭洞穿才好。”

太平公主:“我太準了。可能我應該去修行,這道士不白當!”

貴妃的族兄,張易之的外甥楊釗為避卯金刀的避諱,改名楊國忠。而安祿山為了奪得皇帝的寵愛——此前姚崇等人都看他不可靠,但皇帝看他可靠,卻又受過去這些股肱之臣的影響。

安祿山機智的認了貴妃為母,每次進攻先拜見母親,一番花言巧語,皇帝就讓他和楊國忠之下的楊氏男女結為兄弟。真覺得他赤膽忠心,多次重用。

姚崇本來在樂呵呵的聽著宋璟和王晙聊天,號稱有腳陽春(他帶來了春天)的宋璟為人喜歡詼諧戲謔,只和一個人聊得最風趣,那就是名將王晙。二人一文一武,你來我往,一壺茶一盤棋能聊一整天,姚崇天天在旁邊聽的樂不可支,就連人間的煩醜也能稍忘一忘。

等到重用安祿山,允許安祿山肆意出入宮廷,更以高官厚祿給楊家人,氣的姚崇七竅生煙。

宋璟微微一怔,調侃道:“要成亡國之臣,你們有何感想呀?”

二人默默無語。

“別這麽死氣沉沉。咱們死得好啊,早死的可以保全名節,氣也氣不死。不遇明君,實在是可憐。”

姚崇嘆氣道:“你我幾十年心血”

“心血怎麽了?有口皆碑。”

“您真是心寬。”

“那是。現在不心寬,等著唐滅後,你說我是殉國是不殉國啊?”

“良禽擇木而棲。”

“現在去投胎,不知道能不能力挽狂瀾。”

“二十年後若成了一條好漢,倒可以試試逐鹿天下。以後也進入帝鎮,再與皇帝談談交情。”宋璟說到這兒,揮了揮拳頭。

狄仁傑像團棉花糖一樣飄了過來,禮節性的落在門外,扣門。“我不等了,我準備出仕地府,侍奉閻君。”他本來在等則天皇後出門相見,有很多心裏話想和她說一說,也想看看她發脾氣罵自己。

“侍奉三朝,狄閣老閱歷豐厚。”

姚崇警告的看了他一樣。

狄仁傑不覺得這有什麽,他侍奉哪朝都盡心竭力,對得起皇帝,對得起黎民:“希望到此為止。你們呢?”

……

死掉的皇子們竊竊私語,就傳言來說,皇帝放任李林甫攻擊太子,太子現在頭發白了,東宮又窮又舊,太子也不敢見人。但皇帝盛寵安祿山,比對親兒子還寵愛。

楊國忠反倒一直在說安祿山要謀反,一直等到天寶十四載,安祿山史思明真的謀反了,楊國忠和楊玉環也在馬嵬坡先後被殺。

皇帝逃到蜀中,留下了太子。

太子在這時候可信了,這是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別人都能投降,唯有太子不能。

李亨:我#%¥#%!我以前沒權!沒有熟識的武將!我用誰!!

李瑁被派回來傳旨,送一些東西,他思量再三,想起霓裳羽衣曲,想起皇帝和貴妃的歡歌笑語,暗暗的在旨意上添了一句‘聖皇久厭大位,思傳眇身’。

李亨:賢弟,我以我白頭發做擔保,這話假的都沒邊了。別看上皇這些年不理朝政,可一點都沒放松,我都不知道我是怎麽活到今天的。兩次大案,兩次離婚,我的偶像是祖父睿宗。

李瑁:哥哥啊,你都呼為上皇了。

遙尊逃跑的皇帝為太上皇。

在一番不錯的操作後,皇權鞏固住了。

李亨對這個弟弟很放心,奪妻之恨非常可靠。

……

地府眾人正在等李隆基死,隔壁地獄傳來國書,希望能把安祿山的魂魄借去折磨幾十年。

安祿山作為邊將,打仗時殺人,這不算什麽。但他四次宴請奚人和契丹人,設宴款待時在酒裏放入麻醉草莨菪,等眾人都被迷昏了,就砍頭埋掉,作為戰功。有道是閑時積攢,忙時使用,就是這個道理。

閻君們早聽說過這件事,仔細思考了一杯茶的功夫:“回疆一直沒什麽用,撥給肉店地獄。在那裏開鬼門互市。咱們這邊被安祿山殺掉的人還等著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