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安史之亂(第2/3頁)

轉而說到歷史上那些覬覦兒媳婦的皇帝們,譬如現在較為流行的‘密建遊宮’,講楚平王霸占兒媳婦,這出戲本來少有人唱,最近突然爆火。

隨即是世事難料,人年輕時是好人、年老時突然變混蛋,年輕是大混蛋,忽然就洗心革面好好做人,這種事實在是太多太多。只可惜學壞容易學好難。

獨孤伽羅嘆息道:“人最難的莫過於從一而終。”

李世民坦然的點點頭:“不錯。更難的是國家傳承千秋萬代,每一年都極其艱難,不到死時,沒有大功告成。自從武周開始,之後的每一年我都當是天帝厚贈。倒不是為了我,是憐黎民之苦。”

楊堅豎起大拇指:“磊落坦然,真乃大丈夫。那盟約的確應該改一改,以後楊廣不會再登門嘲笑。”

李世民有點遺憾的點點頭:“文帝心胸過人,能推己及人,令我汗顏。”

獨孤伽羅繼續扮黑臉,按照計劃好的說:“且慢,只怕你們正當時令,都有些杯弓蛇影。再加上武曌多疑好事,你們倒黴,可不耽誤阿摐找樂子。事情一開始,只怕是停不下來,李隆基將來不知道能活多久,執政如何,能不能迷途知返。若是不能,以後他笑一笑,早上打個招呼,你們也要覺得是在諷刺。”

李世民仔細想了想,差不多是這樣。但在一定範疇內的諷刺他能接受。

楊廣:“即便我不說,劉欣一樣會說。”

“那不要緊,他不姓楊。”有傳言稱,楊貴妃是楊廣轉世,敗壞李唐江山。

雙方就此重新簽訂了協議,可以隨意笑,可以罵李隆基,但罵人要點名,少往他祖宗身上捎帶。

唐太宗起身要往外走,楊堅送到院中:“不送。”

“且慢。閑來無事,不如切磋一番?”

楊堅略一沉吟,他也得想方設法知道對方的實力,楊廣只能看到鎮內發生的事,下屬們只能盯住比較有本事的宗室,盯不住神鬼:“好啊。”

統稱的唐刀有四種,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墓中都有。

二人飛離帝鎮,選了一個僻靜無人處,過了一個時辰,衣衫襤褸的回來了。

楊堅對獨孤伽羅:“我贏了。”

李世民對長孫無病:“我贏了。”

……

李隆基又給剛死的大哥追封了一個讓皇帝,李憲的兒子百般推拒,未果,只好服從皇帝的命令。

李憲一輩子小心謹慎,低調樸實,只和兄弟們一起玩,不社交。每每站在宅院中遠看花萼樓,就覺得皇帝也在樓上看著自己。追封的速度有點慢,他已經在地府安頓下來了,鬼差又來詢問他的意見。

“不便僭越,等到皇帝降到陰間,我再去拜見祖先們。”別真把自己當皇帝的,追封的啥都不是,要謹慎。

李淵特意來找他:“這叫什麽話。李隆基究竟如何?這是你爹的信。”

李憲完美的做到了一問三不知,朝政?不知道。楊玉環如何?不知道。太子如何?不知道。皇帝如何?多才多藝,那舞跳的,那曲樂合奏的技藝,祖宗我給您吹一段?

唐高祖先是安慰他不要害怕,後來得知他是真的什麽都不打聽,就氣惱的離開了。

之前武惠妃死了兩個兒子,李瑁作為第三個兒子,李隆基怕他死,就送給大哥大嫂撫養。李憲算是他的養父。

李瑁認認真真的繼續給養父服喪三年,一半是為了養父比親爹好太多了,一半也是為了避禍。恐怕阿耶要弄死自己,給玉環一個寡婦的合理身份。

……

李隆基:朕這輩子真的完美啦。所有的大事全都完美,文治武功都好的沒話說。老了,今年大哥和另一個兄弟過世,要珍惜生命,開始享受生活。

從此改元天寶。

天寶元年,李白供奉翰林院,寫下那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譯:嚯哈哈哈哈,勞資就知道自己牛掰),他本以為自己能大展宏圖,但是沒有。皇帝聽他的意見,但並不取用。氣的他繼續寫詩。

四皇子李琰嫌王妃無子,與她分居,只學著父皇的樣子收集天下美人,生了五十多個孩子。兩個寵姬爭寵,求教於非自然力量,在他鞋裏暗暗的塞了符咒。他的仇人聽說這件事後,告訴皇帝說,四皇子詛咒皇帝。上朝時要脫鞋,證據極容易拿到。李琰死到臨頭驚懼萬分,拼命推理一番,認為這是美人們爭寵,並舉例無數。

由於沒有《常用符咒大全》來作鐵證,難以分辨瞎畫的圈圈道道到底是詛咒還是爭寵,李琰軟禁不久就自己把自己嚇死,韋王妃送回娘家,二美人杖斃。

轉眼到了天寶四載,楊玉環自然不願意沒名沒分的做個女道士,皇帝已經須發皆白,不知壽命幾何,如果沒有名分,日後就沒有保障,無以為繼。李隆基也想給她名分,於是先給李瑁塞了個媳婦過去,前任壽王妃無子,事情都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