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第3/4頁)

李治正在悠閑的彈琴,鼓琴做歌,新購的琴越彈越順手,這匠人確實不錯,雖然等了足足四年才做好。“我不會~~”

(這匠人的子孫將會制作九霄環佩和大聖遺音)

“雉奴!”

“好~我來啦~”

武曌躍躍欲試的盯著太宗手邊的弓,她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學到。想要的就一定要有!提議道:“陛下何不親自教授九郎射箭?”

……

地府派去吐蕃地府的募兵,又成批次的撤了回來,大部分都不敢抗拒閻君的召喚,而隨著回去的人越來越多,勢力此消彼長。

最終那些想要在外自立為王的猛人們,只能悻悻的回撤。

吐蕃地府的冥王帶著王妃之一的文成公主前來與閻君會晤,並再三重申,私下劫掠互市的人並非是他的部屬,而是在他三百年的之前覆滅的一個國家。

閻君接受了這種說法,並同意繼續互市。

互市這件事,最淺層的目的是做生意,有些人的確能從中牟利,蜜蠟和綠松石的價值不菲。但閻君和各地府的冥王支持這件事,撬開各地府的壁壘,是為了了解自己的周邊鄰居,交換更新的技術和知識、思想,以及尋找潛伏的危險。

不論是神仙還是修煉未成的閻君,都抱有強烈的好奇。

嬴政翻看著奏本,忽然打破了閻君殿中的寂靜:“我忽然覺得,死的時間長一些的鬼,似乎都變得很懶惰。”人間的人勤勞踏實,不辭辛勞,變成鬼之後卻越來越懶。。短的幾十年變懶,長的過幾百年就變懶。寫這篇奏本的人,在一百多年前是個銳氣十足,非常勤懇的人,現在居然有三個錯別字。身為官員,這人可不在要去投胎的行列之中。

“當然了。”白發閻君心不在焉的摩挲著眼前的一只紙鶴:“人們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填飽肚子。不需要為衣食奔忙,就會停滯。”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自從開始提倡少吃飯、降低欲望之後,市場沒有蕭條,反而更加火熱。去投胎的人多了很多,鬼魂們的欲望卻更加強烈。

他在例行望氣時,看到氣息混亂凝滯。

這顯然是他的錯,雖然沒有例子,他也該預料到,鬼魂們會抓緊時間在去投胎之前,吃更多的美味,喝更多的美酒。一個還不算什麽,在幾億,幾十個億個鬼魂同時發出留戀不舍,貪婪的享用最後的安寧時,當那些不被疲憊淹沒的鬼差又要開始面對疲憊時,炁的動蕩開始了。

很快,這些適應了安逸快樂生活的鬼魂再也不能為了謝靈運的胡子大仇得報和舉杯暢飲。

在此之前,他們要喝更多。

……

李旦禪位整一年,先天年間。先天這年號沒讓人間有什麽與眾不同的修行,高手也沒突然變成先天高手。

這是換湯不換藥的禪位,李隆基的權利被限制的更多,太上皇似乎在太平公主和皇帝這雙方手中一起抽走權力。

太平公主打算搞一個政變,搞掉對自己有極強敵意,躍躍欲試想要推翻自己的李隆基。

李隆基帶著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親信功臣:“跟我殺。”

殺了左、右羽林大將軍,宰相岑羲、蕭至忠。。。

太平公主先是逃入佛寺躲避三日,最終李旦求情無效——他的堅定不如李隆基的堅定。

薛紹位於一個比較推薦給皇子和權貴的職務上——門卒。劉弗陵大力提倡這件事,在門口坐著看來來往往的鬼魂,看人間百態,也不設屏障和騎從,被人們看,這很有助於轉換心態。

薛紹本可以離開,但只有在這裏,母親才會因害羞而無法來跟他談論太平公主。城陽公主實在無法在大庭廣眾之下,在其他人好奇的目光中,泄露一星半點關於自己和兒子身份的訊息。

李承乾也是這麽想的。他依然自稱為隴西李氏,但給自己換了一個名字。眾所周知,弘農楊氏和隴西李氏、蘭陵蕭氏這些大姓中,都摻雜了數量眾多的附庸——只要是同姓就往裏擠。

太平公主郁悶的被賜死,在到達地府之前,她惱怒且不安。還沒顧得上想起自己已經逝去的親人,還在想自己的死。被賜死和被殺沒有任何區別。

薛紹正在按習慣,每天看著來來往往的人,順便學習相術,遠遠的先看人的面相來分析,大部分人都會在進城時亟不可待的嘟囔自己的死因。忽然看到一個熟悉的人影,一個年輕的公主被鬼差帶到地府,落在地上。他猛地站了起來:“且慢。這是,是我的妻子。”

太平公主一怔,擡起頭來,認不出這是薛紹還是武攸暨。“你……”

薛紹擡手摘掉鬼差的面具,露出一張白皙,柔和的面龐,還有一雙明亮溫柔又無奈的大眼睛,他臉上有一點短短的胡須,卻非常幹凈,也不顯老,只是增加了一點歲月的柔和寧靜:“你沒忘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