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第2/4頁)

沒過不久,李旦禪位時祭告先祖的祭文飄到地府,從高祖到李顯,一人一張。

李淵對於禪位這種事有點敏感:“嗯哼?看看是不是被迫禪位給孝子。”這件事再多幾次,以後在野史雜談中,漢朝最著名的是皇帝都有男寵,唐朝最著名的就是每一個皇帝都會遭遇政變。

他可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雖然那樣一來就顯得他不那麽悲慘,可是那樣一來,自己的唐朝成什麽樣了?雖然大部分人都以為唐朝開國皇帝是李世民,李淵知道自己做了很多事。

李世民拿著祭文看了看,上面把李隆基誇得團花錦繡,這沒什麽大不了的,帝鎮中的有齊人高的幾摞祭文,每一張都寫的非常好,接合事實來看,有種奇異的荒誕感,令他寫了幾首詩感慨一番。

按照劉邦的話說,祭文和史書對照著看,那大耳瓜子啪啪響。

李顯的屋子前後有門,夫妻倆也沒有一起躲在屋裏,李顯就像神道兩側沉默的石人一樣,靜默的注視著帝鎮中發生的一切。他走了出來,用一根竹竿挑下落在房檐上的祭文。

武曌展開祭文仔細看了看,也覺得有異,仔細想了想:“只怕李旦會徒勞。”他選擇支持太子,這當然了,人都會把好東西給自己兒女。但這一舉動只會激化矛盾,無法緩解。太平日漸驕傲,恐怕不會對著年輕的新君退讓,她沒蠢到認為姑母的身份有什麽用吧?李隆基麽,當皇帝的怎麽能容忍別人把持朝堂。

思來想去,武家唯一的聰明人似乎只有去修仙的武攸緒,隱居嵩山,不問世事,不論是自己還是李顯李旦召他,他就去見面(不去會令人生疑),見了皇帝還離開國度,回去繼續隱居。並從始至終,一以貫之,皇帝們也樂於厚待他,顯得只要懂事就會有好處,也彰顯自己的寬容。

竇惠冷笑道:“那是自然,你的女兒和孫子,怎麽會懂分寸呢?”

武曌不軟不硬的說:“是啊。”就好像圍繞著皇帝身邊的人,有誰懂分寸似得。我只不過做了一些,任何一個皇帝都可能犯的錯誤。任何一個。“不知道隆基會有多像我。”他的身體裏也流著我的血。

竇惠又被氣得夠嗆。

“李顯。”李淵叫住他:“李隆基如何?”

李顯想了想:“英武果敢,有勇略。謹慎縝密,悉知民情。”

李淵露出了滿意的微笑,都希望是這樣。

竇惠為了避免自己看起來暴躁的像那些愚蠢的男子一樣,忍了三天,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武媚娘,來,出來,我教你練武。你如此豐碩,李治又說你是他宮中身體最好的女人,不要耽擱時日。”找茬打架不好,我指點指點你還不好麽?

長孫無病想起李治瞪眼瞎編的什麽武舉,雖然可笑,但也不差太多。

武曌估計自己不比她弱多少,正好以此鑒別自己現在的進展,換了一件白底鵝黃花的胡服,鑲鏨刻金片的蹀躞帶,松開發髻綰緊一些,絲履換做小靴。

欣然前往,作揖道:“早就想求太穆皇後指點。”

“你跑我追,如果被我追上了,嘿嘿”

武曌當即答應:“好啊。”

二人相距不遠,話音剛落,竇惠猛地一動,武曌也同步跑了出去,沒讓她因突然行動掠過這小小的距離。

兩個美人都越跑越快,追逐的非常認真。

一開始嬉笑的皇帝們看著看著就變了顏色,也都認真的看著,感覺她們好像馬上就要打起來。要不要拉架是個問題。

圍繞著大大的帝鎮跑了十幾圈之後,李淵出來叫停:“行了!別跑了!鬼身子輕,跑起來不累。試試別的。”

公用的石鎖、草人、沙袋,武曌都沒耍過,似乎只是虛壯。

但她只是掐著點躲避時常出門的高祖夫妻和太祖夫妻,在長長的街道上練習劈砍。對於對面的楊廣不用躲,隋朝什麽都可以看,他們什麽都不會說。

兩名皇後氣喘籲籲的回去換衣服,竇惠穿了一件寶藍色的胡服,李淵的,顯然這也不適合摔跤用。“把地掃幹凈。”

竇惠暗惱,自從李世民來這裏之後,他步戰也可以以一敵十,她就不再像剛來時那樣,奮力訓練,估摸時間聞雞起舞,十分懈怠。

韋香兒期待的在門口看了很久,始終沒能等到武後被毒打。

武曌又看向唐太宗,厚著臉皮笑著湊過去:“太穆皇後沒什麽可教我的,太宗能否指點妾?”這才是她的最終目的。

妾是謙稱,就和男子的謙稱是‘仆’一樣。

李世民沒想著打壓她,他不認為武曌有可能達到高祖的戰鬥力,更別提接近自己。我可是舉世無雙的英才。也格外嚴肅,不與其戲謔:“雉奴,你應該教她。”將來離開帝鎮之後,雖然能收攏一些舊人,但都不如人間可靠,得靠自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