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第2/4頁)

其他人一看這裏認親了,就覺得差不多可以動手了。拓跋猗盧在其中一頓調節:“我家孩子剛死,還不適應。你們剛死的時候也是目中無人,誰沒有剛死的時候,至於這麽生氣嗎?”

苻堅雖然目睹了一大群沒活到三十歲的皇帝,依然覺得皇帝的正常壽命應該到四五十歲:“拓跋珪,你怎麽死的?”

拓跋珪:“與你無關!符登也在這裏嗎?呵!”

十多個人拿著弓圍了過來,而拓跋珪赤手空拳,拓跋猗盧雖然腰間挎刀,可是雙拳難敵四手,對面的敵人自己太熟悉了:“拓跋珪,與司馬睿同時期的漢、燕、涼、秦(以上排名根據時間順序)的皇帝都在此處。怎麽死的,多蠢的都有,你不必諱言。”

這時候(十六國)時期的事對拓跋珪來說不是歷史,這要是歷史他根本記不清楚誰是誰,這就是身邊的、前些年外國發生的事,不用回憶,知道有多蠢:“也罷。告訴你們也不妨,次子謀逆,意欲弑父自立,我一怒之下……氣死了。”

眾人意興闌珊的走開了,這麽單調的故事在慕容家面前根本不算什麽。

眾所周知,沒有幾個皇帝會說實話。

他的死才不是這麽回事,之前冊立儲君拓跋嗣的時候,就把他的生母劉氏賜死,前兩天又因為次子拓跋紹實在不是個東西,他的生母、拓跋珪的小姨兼愛妃賀氏也犯錯,打算也賜死賀氏。賀氏派人向兒子求救,拓跋紹依仗投靠他的宮人,夜入宮中,來殺熟睡的父親。拓跋珪驚醒過來,苦於沒有武器,被二兒子殺了。這麽丟人的事哪能說。

魏國的開國之君拓跋珪仔細想了想,二兒子兇惡殘忍陰險,喜歡搶劫行人,砍殺豬狗做遊戲。曾經遇到一個孕婦,剖腹觀看胎兒是什麽樣子的。當年自己知道只是之後氣的要瘋,把拓跋紹倒掛在水井裏,等到快死了才弄上來,畢竟是親兒子……我當初就應該直接殺了他!

他得知母親離開的消息,想母親和弟弟團圓倒是不錯,又詢問自己的皇後和寵妃:“慕容氏和劉氏不在此處麽?”

當年立後的時候有一個小占蔔,命二女手鑄金人,誰成功了誰就當皇後。慕容氏成功了,做了皇後,在她死後有心冊立劉氏,又想起她鑄造失敗,好像上天不同意,就拖延至今沒有立後。

拓跋猗盧說:“皇後都跑了。”之前打的太兇了,每天打到力竭,休息,繼續打。到後來也是互相虛張聲勢,女人都膽小,只有毛皇後不怕,卻被她丈夫給氣的離家出走。

緊張的等著看是誰登基,如果是拓跋紹,那就等他下來再反殺!如果拓跋嗣能僥幸逃過他弟弟的追殺,並且反殺,那就再好不過了。

等著等著,忽然覺得自己現在的情緒和生前很不一樣,既不急躁也不多疑,渾身健康還很沉得住氣,渾身的傷病一個都沒有了。

圍坐成最近距離大於三丈的一大圈人、沒有人願意坐在中央,人們稀疏的假若有神仙經過,都看不出這些人是聚在一起說話談天。他來得晚,趕上了好時候,這裏的眾人不再做無意義的爭鬥,盡量和睦相處,說白了就是打累了。

拓跋珪說出自己死後心中最大的疑惑:“我感覺自己特別健康!比吃各種仙丹之後還健康!精力充沛!”

生前頭疼的告訴他:“你沒有頭了,不會再疼。”

生前風濕病的告訴他:“腿也沒了,怎麽會疼。”

生前勤政導致頸椎病+腰肌勞損的皇帝告訴他:“死了之後還挺舒服。”

他們說的沒錯,確實是死了之後免於各種病痛和重金屬毒害。

拓跋珪掩飾著自己心裏對大兒子的擔憂,這小子心善,軟弱,我賜死他母親時他和我這頓哭……呃好像這是個人該做的事,我當時為什麽生氣?

又想起自己崇尚佛道兩教,擴張國土時也對兩教秋毫無犯,不僅營建佛寺,還天天念誦道德經,怎麽落得如此下場呢。

其他人聽說這事之後,呂光:“錯不在佛,在於你,你應該讓你二兒子出家。”他很喜歡鳩摩羅什。

苻堅點頭表示贊同。

姚萇:“你信的不虔誠啊,佛菩薩和真人神仙都來接受你的供養,他們還得先看看你到底信誰,不信的那個只好離開了。”他和他兒子也很喜歡鳩摩羅什。

又有人說起他和他們吃丹藥的事,並懷疑司馬衷和司馬德宗這兩個著名的大傻子皇帝都是因為父母吃丹藥導致的。

日常愛吃點丹藥的拓跋珪表示贊同:“我曾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煉百藥。後來讓犯人試吃,全都無效死去了,至此之後廢黜這些無用之事。”廢黜之前自己已經吃了很多。。。

怕被人揭穿,又補充道:“誰都想要長生不老,如石勒他家……石虎正月稱帝四月去世,石世即位,三十三天後,石遵殺石世自立。冉閔率軍入宮殺石遵,擁立石鑒,一百天後殺石鑒,自立為帝。除了秦帝苻堅之外,其他開國之君都是死後遭遇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