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授課+劉協(9)(第2/4頁)

名望這東西實在是離奇,能讓人直上青雲,能讓人被忌憚殺害,也能讓人被天下才子投奔、有人傾家蕩產的支持他起兵。

……

諸子百家也探討了很久。

孔子孟子等人已經準備的筆,磨好了墨汁放在小瓶子裏,準備了一箱白紙,打算認認真真聽課,仔仔細細記筆跡。雖然以前見過周文王,向他求教過,但這麽多年過去了,他一定有新的提高!

墨翟這兩年不勝其煩,給他們打造了多功能折疊小書箱。固定了墨汁瓶子,看起來是個箱子,實際上能背著走。開門朝著後背還帶有小門閂卡扣,還有插墊氈的地方。

過去在竹簡上寫字時,如果沒有桌子,通常是左手拿著一根竹簡右手拿著毛筆,直接寫,也能寫的很好看。但白紙太柔軟了,只能擱在桌子上一張張的寫,寫完了吹幹收起來。

之所以百家爭鳴,嘰嘰喳喳,就是因為誰也說服不了別人,各人各有立場,各有所好。

自從告示貼出來,諸子百家就開始互嘲,辯論,質問,還有辱罵。

諸子都很原則,很堅持自己的立場,也很磊落。

背後談起時罵某人是禽獸,當面一樣敢說。

“死了還挺好啊,以前是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現在可好,生也無涯,知也無涯。”

“你去嗎?”

“不去。”

吵了三年多,吵的墨翟、管仲等人都離開山中,在地府中住著。

墨翟在匠作監有一間屋子,平時是匠人們供墨翟和魯班的小廟,他要是出來了,就在這裏住。

管仲不一樣,他有三座莊園五個牧場,八家店鋪還有投資的十幾家店,不在山中隱居時,喝著酒,欣賞著歌舞,看著雜技百戲,有人烤好了昂貴的‘地府本土養殖五花肉’,塗上美味的醬料,用薄餅卷好,擱在他面前的碟子裏。也有美人斟酒。

花錢如流水,享受的也是地府頂級待遇,何必聽他們吵架呢,絲竹管弦不愉人麽?

順便抽調幾十名雇工,囤積上一千蒲團和一千個馬劄,讓人在這裏賣,筆墨紙硯都要備貨。管仲不相信這些興致勃勃來看熱鬧或學習的人能想的起來這些東西,這倒是他大賺一筆的機會。

諸子百家們早就背了書箱,早早的出來占地方,他們以前四處遊學,經驗豐富的自己帶了席子,鋪在地上,不凍屁股。

帝鎮幾乎是傾巢而出,能來的都來了,但各人的目的不同。

劉邦抱著一把串兒,姍姍來遲。烤芋頭、烤饃、烤肉、烤山藥應有盡有,不論什麽東西,只要烤一烤就更加美味。他眯著眼睛看了看,周文王還沒來,高台上空無一人。

高台周圍二十丈內擠不下人,他隨手買了個馬劄,坐下來開始吃烤串。周圍的人無不側目相視,香啊!饞啊!又不能起身去買東西吃,怕自己辛辛苦苦早來了兩天搶下來的位置沒了。

機智的小販們在旁邊賣吃食,各種蒸糕、各種餡餅、胡餅應有盡有,可是沒有人去買。都覺得如果讓周文王看到自己坐在台下啃餅子,太丟人。

扶蘇三人來的挺早,在高台外十丈的地方坐著。

張嫣在袖子裏摸了摸,拿出來一包棋子豆,急迫時就吃幾顆。

劉盈伸手抓了一把,嘎嘣嘎嘣的往嘴裏扔,不太滿意:“多年以來,沒多少人敢讓我等這麽久。”

過一會過來好幾個人,又從天而降落在台子上的,還有落在外圍使勁揮手,被神鬼拎起來飛到台子上擱下的。

正在這時候,一個黑黑胖胖的老頭從天而降。這次不是短褐赤足,也沒有露出粗壯的手臂,而是一套淺褐色的絲綢衣裳,垂下寬松的袖子,頭上也戴了發冠。

圍觀人群發出驚呼聲:“原來是他?”

“怎麽是他?”

“我的天哪!”

“啊呀羞煞我也!”

“起來讓我走!”

一個臉盲問:“這人是誰你們認識他?”

張嫣:“哇?”

扶蘇激動的拍了拍她的後背:“好眼力啊!”之前你說和他交朋友,聽他講周易時,我還擔心你被占便宜呢,誰能想到周文王就在告示旁邊,像個澆完地的老農民一樣坐在地上?

一切都明白了!他要暗中觀察這些人啊,或許這不只是公開傳道,還要收學生,他現在有空閑慢慢考量學生的為人啦!哎?應該多給阿嫣兩把錢,讓她請這胖老頭吃飯。

姬昌雖然謚為文王,實際上他善於射箭,還精通飆車——親自駕車征戰,雖然和能手撕虎豹順便舉著鼎玩的帝辛相比體力差一些,但他在重視農業之余自己也耕種一小片土地,進行實戰操作。這些活動忙下來,和文人所想的潔白清瘦的文王截然不同,只是也很有氣勢,也很文雅平和。

姬昌笑了笑,開宗明義:“對於《易》的說法數不勝數,各人都以自己的見解來解釋。釋教《大涅槃經》有個故事說得很好,盲人沒見過大象,就去摸,摸到象牙的說大象長得像個蘿蔔,摸到頭的說大象長得像石頭,摸到鼻子的說像是蛇,摸到腿的說像柱子,摸到脊背的說象像是床。《易》寫的只是事物發生發展的自然規律,並非包羅萬象,也不能無往不利。高尚的、無所不有的不是《易》,而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