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班昭+劉祜(第3/6頁)

“傻麽?討好別人,別人就一定會對你好?”

“阿哈,如果人人都互相愛,世界上就沒有爭鬥,把這個女人給墨子送過去。”兼愛非攻嘛。

“說的還挺有道理的,呵呵了,一家人過日子什麽時候講過道理。”

“您這話就好像是對家裏那位有什麽不滿?”

“你不要汙蔑我,我從來不和他講道理,他說的都對,家裏的事都由他做主。我從來不管家裏的事,怎麽能抽冷子跑回去指手畫腳?”

“二位都是須眉丈夫,你這樣退讓不合適吧?”

“你又沒和男人成婚你懂什麽?”

“咦?”

“哈?”

“嘎…說的好有道理。”

“我還得有經驗才能說??”

“喵喵喵?”連貓貓都發出了疑問。

“住口。她還不夠格進畫中山,嗯…影響的確不小…就讓她留在地府自謀生路。”

就這麽愉快的決定了。自謀生路的意思就是不能去投胎,但是,不給分房子和地,晚上睡哪兒白天吃啥的問題自行解決。地府裏總在招工,只要願意幹活就不會衣食無著。

完全靠老婆養吃軟貓糧的獅子貓說:“把她貶到邊城去。。(怕老婆的)那位閻君的城裏。給你們摸爪爪。”我的閻君才是天,是做主的人,我只會撓人。

閻君們從來不收受賄賂,但是……這可是貓爪爪。仔細考慮一下,地府沒有所謂的邊城,各個城池其實都差不多,主城只是更大更富裕。

“說好了是貓爪不是人腳。”

獅子貓舉起山竹一樣的小胖爪子:“擊掌為誓。”

擊掌時全都趁機捏住,摸摸,揉揉。嗚嗚嗚終於摸到貓了。

鄧家兄妹二人並不聚會,鄧綏自慚自己連累了家人,又恨自己選中的劉祜是這種人,十分慚愧,對光武帝也無言以對,幹脆不去跟他們探討經學,聽了呂後的建議。每天坐在家裏磨劍,和帝鎮中的前輩們學劍。氣的連書都不讀了,除了地府的陰律之外,剩下的一律不看。

像婦好求教過,婦好沒有什麽練武的建議,這位商王後屬於極有天賦又有家傳的人,沒有從零基礎學起的記憶。

扶蘇劉盈有時候把張嫣拽出來練練射箭,總覺得年年閉關靜修會讓力氣變小。這時候鄧綏就過來跟著學一會,扶蘇也不吝教她。

畢竟這個女人已經定下來要被舉薦上去。

春秋時期除了世卿世祿,就是被王公大臣和各地官員舉薦百姓給諸侯,有能耐的也可以自薦或先給自己揚名。到了漢朝時用的察舉制與征辟制,除了家傳的當官之外,就是被舉薦成孝廉或秀才。地府則不同,因為人太多了不好找誰是人才,就開了考試當上判官的途徑,總共三場考試,第一場是賦論,簡述一下自己人生理論和職業目標。第二場是考對《陰律》背的如何,基本上都是填空題。第三場則猛了,直接是給十個案子,看實際操作。

受閻君欽點的人可以直接進入第三場考試,判官舉薦的人則可以直接二三場連考。當年始皇自薦去當判官,就直接上手判處了十個案子,迅速轉正。

學習就要敏而好學,不懂就問。

劉啟和劉徹遊戲般的比劍時,鄧綏也循聲過去,站在旁邊仔細觀察。

回去之後默默的練習。

許平君問她:“你這樣努力練武,打算出去當差麽?”當校尉需要有武力基礎。

鄧綏點了點頭,趁機問:“在鎮長面前多有不便,能否請宣帝教我?”她自從知道鎮長和惠帝是那種關系之後,就努力在二人面前避嫌,畢竟這倆人都是男的,都得注意男女大防。

許平君爽快的答應:“可以呀。”

劉病已一聽老婆答應了,就只好教她,她學的倒是認真,又恰逢人間開始逐漸混亂,旅遊變得喪失樂趣。畢竟在太平盛世找美味佳肴、歌舞、華服、看別人賽馬鬥狗才有趣,是在人間遊樂的精華,這些東西都沒有了,不如在地府自己釀酒。

劉秀和劉莊看她這麽努力練劍,就覺得不太對勁,她這是等著仇人死下來啊。她能有什麽仇人?她的仇人是誰呢……消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出去打聽了一圈,對於人間有什麽大事,陰間略有傳聞,很快就知道了,太後的特別好的哥哥鄧鷙被逼死了。再打聽鄧鷙是誰,最近十幾年死的鬼都對他自知甚詳,劉秀帶著兒子打聽消息,劉莊也會一點,他偶爾會親自見幾個京城附近的農民問一問收成,有時候也會去廷尉親自問問犯人有沒有冤屈。劉秀:“你語氣不對,別這麽居高臨下。”

從天南海北三教九流的人口中,勾勒出了鄧鷙本人的形象。一個認真謹慎,忠君愛國,還非常愛民親民的官員,儉樸,平易近人,對自己封地上的百姓尤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