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第3/3頁)

這份倡議得到了出人意料的回響。

七月廿一清晨,率先響應州牧府倡議的顧子璇帶領三百軍尉府官兵趕來集瀅;

當日正午時之前,各城官員共十七人也先後抵達,其中有十人正是今年才通過官考上任的年輕人。

對大火兩頭燒的集瀅縣令來說,雖醫藥與糧食暫時得不到補充,至少人手問題瞬間得到大幅緩解。

防汛之事有沈競維召來的兩位巡察副欽使坐鎮,再加上這些毅然而來的年輕官員,之前無暇顧及的許多事終於可以做細化執行。

城外水神廟前空曠處搭起了簡易的棚子。

雲知意與沈競維幫著縣府兩名官差,不厭其煩地挨個勸說、解釋,讓染症者與護送其前來的未染症親屬分開。

染症者們進棚集中,醫者每日出城看診時,便不再有人人爭先恐後、廝打沖突的場面耽誤時間,每日能得到看診的人數變多了;

未染症的親屬們進水神廟,每日按次序輪流到棚外,遠遠看望自家染症者,陪著說說話,蔓延在染症群體中的那種絕望與躁動混亂交織的情緒漸漸趨於平緩。

顧子璇親自帶著百名官兵守在水神廟到城門之間,再將其余兩百人分去幫助加固堤壩;

薛如懷等人跟著工部從事王紹、吏部從事樂昌在防汛堤壩上忙得熱火朝天、不舍晝夜。

城內,霍奉卿協助集瀅縣令坐鎮城中,調度各方,運籌帷幄。

官庫庫存的醫藥糧食終於有人來清點明晰,分配方案在經過討論後也終於具體到了每人每餐、城內城外。

開始有官員每日定時入各家各戶,安撫城中驚惶無助的十萬百姓……

短短數日,城裏城外多了十幾個穿著官袍的陌生年輕人,並非孔武有力的模樣,也不是事事都能做到滴水不漏,可他們的到來使原本已開始陷入混亂的集瀅肉眼可見地重歸秩序。

集瀅城裏城外的百姓都看到了希望,奔走相告著:州府沒有放棄集瀅,之後一定會有更多官員、藥材和食物趕來救我們。

希望能激發出無窮無盡的力量。

城中漸漸有百姓主動站出來協助官差,開始自救與互助。

家有余糧的就捐出余糧供縣府統一調配,無余糧的就出人手力氣幫忙跑腿。

就連醫家行會的會長也在沈競維的遊說下,發動城中私人醫館、藥鋪以低價甚至賒欠的方式,向縣府半賣半捐部分倉儲藥材。

雖不能立刻徹底解決集瀅之危,但局面正在一點點向好。

七月廿九黃昏,面有疲憊倦色的霍奉卿忙中偷得片刻閑,站在北城門上遙望著水神廟的方向。

他的隨行屬官韓康忍不住小聲道:“若小田大人沒能及時從淮南帶回醫藥糧食,最終鬧出什麽岔子……您親自沾手過集瀅事務,定不免平白跟著受點牽連,到時盛大人也不好太明顯袒護您。”

霍奉卿協助集瀅縣令做了許多事,但多年後若有人復盤集瀅此事,大概只會津津樂道於他的種種手段,驚嘆於他此次的“戰果”,鄙視他在瘟疫初期的冷眼旁觀。

不會有太多人記得,他也是在關鍵時刻自發為集瀅勞心勞力的一員。

見他一徑沉默地望著水神廟那頭,韓康為他不平,忍不住又嘀咕:“其實,雖此次您退了半步,但在各地十七位官員應大人倡議而來後,大人此局也已勝券在握。只待疫情結束後對州丞府發難,咱們州牧府至少能奪回工務署、漕運署、官醫署治權。就算此時不急著回鄴城,您也沒必要親力親為替集瀅做這麽多瑣事。”

“怎麽沒必要?”霍奉卿的目光一遍遍逡巡遠處水神廟前影影綽綽的棚子,薄唇微翕,沉嗓啞得如被粗糙糖砂抹過,藏了點淺淺笑音,自言自語,“我的小祖宗看著呢。”

那姑娘自小信的就是“替天地亮星火,為萬民開太平”,要的是“青山知我”。

而他就不一樣了。他要的,只有雲知意。

他沒法活成她那樣的人,但他可以竭盡全力,做成不讓她失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