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鎮北(一更)(第3/4頁)

還有和親,他們誠意送出燕王的嫡公主和親大盛,居然被君然說成了什麽吃白食。

無恥,這君然委實是無恥!

無論蕭姓使臣心中有多少不滿,也不敢在這裏爆發。這是大盛的地盤,是君然的地盤,他和君然杠上,那不是找死嗎?!

再說了,答不答應君然議和的條件也不是他們區區使臣可以決定的,他們還是要回去寫信稟告燕王,由燕王來決議。

蕭姓使臣忍著怒意,臉上還是笑眯眯的,再次對著君然躬身行了禮,道:“鄙人回去定會如實轉告吾王。”

那年輕的使臣也隨著蕭姓使臣一起躬身行禮,身形緊繃。

君然也沒指望這兩個使臣能應下這些條件,站起身來,隨意地撣了撣袍子,丟下一句:“兩位等想好了,再來找本王。”

君然毫不回頭地出了正廳,只留下那兩個使臣面色陰沉地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心中沉重:這個年輕的簡王比他們預計得還要難對付。

一個小將皮笑肉不笑地進來替君然送客,對著兩位使臣伸手做請狀,“請。”

兩個使臣就隨那小將離開了,神情惶惶。

冬日的暖陽不知何時被陰雲所遮掩,天氣一下子又陰冷了不少,寒風刺骨,可兩個使臣的心更冷。

拉下來的幾天,兩個北燕使臣又來了倫塔城好幾次,雙方討價還價,北燕又在他們原來提出的基礎上又加了一些好處,然而,君然一步也不肯退讓,堅持大盛提出的條件,因此雙方一直沒有談攏。

君然懶得與他們再費唇舌,幹脆下令整了兵,就要往崇越城進發。

這一下,兩個北燕使臣急了,崇越城一旦被破,想要拿回來就更難了,那麽他們就會成為大燕的千古罪人。

兩個北燕使臣一咬牙,終於還是答應了下來,只是在君然提出的條件上略做了一些修改。

燕國同意割三城,但是這三城不包括崇越城,把崇越城改成了距離耳古城十裏的乙辛城。

但是因為不包括崇越城,所以使臣又同意把乙辛城旁的乙辛草原也割讓給大盛。

賠償金降低到了三十萬兩黃金與三百萬白銀,相當於北燕整整三年的賦稅,此外,又加了兩萬匹牛羊,至於大宛馬的數量保持不變,又取消了公主和親。

對於北燕而言,這個議和條件比君然最初提出的條件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一,正正好是踩在了北燕的底線上。

兩個使臣皆是暗罵君然狡猾,不但狡猾,而且他對他們大燕太了解了,知道他們的底線在哪裏,讓大燕在這次議和中損失慘重,本來大燕接下來只要三五年就可以休養生息緩過勁來,可是現在,怕是要七八年也難以緩過來了。

兩個使臣皆是心裏沉重,但表面上,他們還是做出一副愉快的樣子。

蕭姓使臣笑呵呵地對著君然躬身行了禮,說著漂亮的場面話:“王爺,兩國議和,化幹戈為玉帛,乃是兩國百姓之福。”

“以後,兩國友好,為兄弟之邦,流傳後世也是一則佳話。”

那年輕的使臣也在一旁頻頻附和,說著“兩國世代交好、永不為敵”雲雲的話。

君然臉上露出假笑,敷衍了幾句。

對於北燕人的話,他要是信,那就是有鬼了!

也就是以大盛的現狀,他們不得不與北燕議和罷了。

年輕的使臣細細地把新擬的和書反復看了兩遍,就對著蕭姓使臣微微點了下頭,表示這份和書沒有問題。

這和書是以大盛語和北燕語分別書寫了一遍,一式兩份,以後由兩國各保管一份。

蕭姓使臣便過去,走到書案前,提筆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又蓋上了印章。

跟著,蕭姓使臣看向了君然,伸手做請狀,“王爺,請。”

在兩位北燕使臣灼灼的目光中,君然走了過來,提起了擱在青瓷筆擱上的狼毫筆,沾了沾墨,才提筆,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轉而放下筆。

這又是怎麽了?!兩個北燕使臣只覺得一顆心被君然的一言一行弄得起起伏伏的。

君然轉頭看向二人道:“差點忘了,還有一件事。”

一句話讓蕭姓使臣的心一點點地提了上來,他目光灼灼地盯著君然,不知道這位年輕的簡王又要耍什麽花樣。

“王爺,可是有哪裏不對?”蕭姓使臣小心翼翼地問道。

君然挑了下劍眉,臉上依舊是那副似笑非笑的樣子,可是目光卻是如出鞘利劍般銳利,令人望之心顫。

“我們大盛講究的是‘魂歸故裏’。”君然意味深長地說道,“蕭大人可曾聽過這句話?”

蕭姓使臣點頭應道:“鄙人略有所聞。”

大盛的習俗他們也聽說過,講究魂歸故裏,也就是說,就是人去世後,也要把屍體或骨灰運回故鄉,如此才能讓靈魂也歸於故裏,得到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