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歸宗(第3/5頁)

“那是!”中年人連連點頭道,目露異彩,“慕公子既然能打下南懷,那肯定是不一般,我看就是紫微星下凡!”

“定是上天看不慣朝綱錯亂,讓紫微星下凡才好撥亂反正呢!”

“那是那是!”

“……”

百姓們越說越誇張,越說越熱鬧,一個個口沫橫飛。

這些對話自然也傳入周圍那些文人學子的耳中,他們自是對這種無知粗俗的言語不屑一顧,形成他們自己的一個圈子,引經據典地說著崇明帝當年的種種功績。

比如開海禁,比如崇明帝曾在東北三州試行“均戶稅、衡物價”的新政,比如崇明帝在位期間平了西南內亂等等,把他誇得猶如千古一帝。

說著說著,話題就從崇明帝轉到今上這些年的劣跡斑斑上,再轉到今上龍體堪憂,最後又說到了關乎新帝的話題。

“……將來要是新帝登基,是不是會開恩科?”

人群中,也不知道是誰說了一句,令得周圍的學子們霎時陷入一片寂靜,眸子裏卻是閃著異彩,一個個心潮澎湃。

一道道灼熱的目光都望向了太廟的正門。

太廟的正門敞開著,眾臣們簇擁著慕炎朝這邊走了過來,一種莊嚴的氣氛彌漫在一行人之間。

誰也不確定到底是哪個人或者哪幾個人先下跪,總之,周圍的百姓、學子們都一個個地再次跪了下去,神色間皆是帶著一種恭敬與虔誠的感覺。

慕炎很快出了太廟正門,自然也看到了跪在地上的這些人的,當他的目光輕飄飄地在那些文人學子的綸巾直裰上掃過時,突然心念一動,想起了一件事。

慕炎又朝那些學子們走近了一些,笑吟吟地朗聲道:“免禮。大家都起來吧,別跪著。”

慕炎長得一副占便宜的好皮相,猶如之前某人說得“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他狂傲時足以把人氣得內傷,但是當他有意與人套近乎,也可以輕易地讓人覺得如沐春風,很容易與人打成一團。

跪地的某些百姓還有些誠惶誠恐,沒敢起身,那些學子們終究要比那些普通百姓的膽子要大些,也見過些世面,拘謹地站起了身。

為首的一個青衣學子還大著膽子對著慕炎作揖行了禮:“謝攝政王。”

慕炎隨口與對方搭話:“聽你的口音,莫非是湘州人?”

“正是。”青衣學子有幾分受寵若驚,跟著又露出些許慚愧,“小生前科落第,留在京中繼續讀書,如今在青山書院就讀。”

慕炎朝青衣學子身旁的幾個學子也掃了一圈,“這幾位可是你的同窗?”

那些學子們此刻也反應了過來,紛紛應和,更有人借此自我介紹起來,想在慕炎跟前露臉。

這些學子中有青山書院的,也有其他書院的,還有國子監的,有舉子,也有人秀才與童生,更有屢試不第的。

慕炎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含笑以對。

後方的群臣也都沒有離開,全都望著慕炎,大部分人都覺得慕炎應該是迫不及待地要開始收買人心了。

有人暗嘆他心急,有人覺得他如此有帝王之風,更多的人是在暗暗地看著岑隱的臉色,想看看他對此有什麽反應。

慕炎對於那些揣測的目光渾不在意,他與這些學子寒暄幾句後,就開始不動聲色地進入正題:“你們對於懷州怎麽看?”

那青衣學子立刻就答道:“南懷北臨南境滇州,兩面環海,境內多沼澤瘴氣,地貧人少……”

他的用詞都是幹巴巴的,一聽就是照書上說的。

慕炎對此倒是頗為滿意,懷州如今算是大盛的一份子,這個書生好歹也知道去書上看看關於懷州的事,至少不是那種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

慕炎看著這些學子,再問:“那你們對懷州的百姓怎麽看?”

這一次,答的人不少:

“南懷人喜食生食,茹毛飲血。”

“夫懷,夷也。”

“南懷人自認非夷。三十年前,曾有南懷使臣來京,拒絕入住四夷館。”

“……”

慕炎始終眉眼含笑,道:“懷人在南懷建立前,只有懷語,而沒有文字,還是一百二十年前的一位懷王借鑒鄰國吳國的文字創造了文字,懷文只供貴族使用,普通的懷州百姓只會說懷語,卻不識懷文……”

那些學子們都靜了下來,認真地聆聽著,連周圍的幾個大儒學士也都被慕炎的這番話吸引了注意力。

慕炎接著道:“如今懷州既是大盛的一份子,自是不同以往,當在懷州推廣漢文,以孔孟之道徐徐教化懷州百姓,令其感化、歸順。”

眾人都聽明白了慕炎的意思,他是打算派人前往懷州教化懷州百姓,用漢文一步步地培養懷州百姓的歸屬感。

一些大儒學士若有所動,以孔孟之道教化蠻夷,猶如當年孔聖人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四處講學,乃是一大佳話美談,甚至於足以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