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歸宗(第2/5頁)

那麽封炎的身份也就毋庸置疑,板上釘釘了。

也不等祭文取來,在場的臣子們就一個接著一個主動地跪了下去,跪在了前殿前方。

崇明帝已經不是偽帝了,所以他留下的遺詔那就是不可違抗的天子禦筆。

沒一會兒,所有的臣子都矮了一截,跪在了地上,也包括心不甘情不願的江德深和廖禦史等三皇子黨。

楚老太爺掃視著跪在地上的朝臣們,再次拿起了他保留了多年的那旨遺詔,開始宣讀。

所有人俯首聆聽。

遺詔寫得匆忙,因此崇明帝也沒有贅言,只簡單地說他在位三年,終日孜孜,效仿先祖共四海之利為利、一天下之心為心,無愧於心,即便到了地下,也能坦然面對列祖列宗。他自知十死無生,把皇兒托付於皇妹安平養在膝下,宣國公為證,並留下兩份遺詔為憑。

當楚老太爺念完最後的“崇明三年九月初九”,所有人都磕頭拜伏,直呼萬歲。

楚老太爺足足將這道遺詔念了兩遍,一遍是對著前殿前的群臣,另一遍則是他出了太廟,念了跪在外面的大儒、學子與百姓們聽。

太廟外很快就響起了震天的呼喊聲,似乎有數以千計的人在齊聲呼喊著萬歲,似乎連天空都隨之震動了一下。

此刻太廟內已是一片肅靜莊重的氣氛。

所有的大臣都還默默地跪在原處,一動不動,卻是心思各異。

即便是端木憲一開始曾經為封炎感到擔心過,此刻精明如他也回過神來了,心知安平和封炎母子是故意的,故意放任流言在京中擴散,故意不做任何辯駁,故意不提崇明帝的遺詔,為的就是這一刻。

高,這一招實在是高!

之前的質疑有多深,那麽相對地,此刻外面這些人就有多心服口服。

今日不僅有在場的這些臣子們為見證,還有外面的這些大儒、普通百姓作為遺詔的見證人,從此以後再也沒人敢質疑封炎的身世了。

太常寺卿只覺得自己的心一起一伏地上下了好幾回,簡直快得心疾了,現在心總算是徹底放下了。

他清清嗓子,命人吹走祭樂,接下來就是由封炎、安平、禮親王等一眾皇室中人進前殿跪拜祖先,然後再正式為封炎改名,以“慕炎”之名加入玉牒中,以崇明帝後皇嫡長子的身份……

慕、炎。

跪在一個蒲團上的慕炎在心裏默默地念著自己的名字,他以後就是慕炎了。

皇家這一輩是“景”字輩,他本不該名“炎”,可是他喜歡這個名字,安平皇姑母給他取的這個名字,這個名字對他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

所以,當禮親王問他要不要改名時,他說了“不”。

他是阿炎。

慕炎鄭重地對著前方的崇明帝後的牌位磕了頭,他不僅僅是他們的兒子,他更是阿炎,他以這個名字長大,這個名字成就了現在的他。

就跪在他右後方的安平深深地凝視著他的背影,紅艷的唇角微微地翹了起來,心裏既高興,又欣慰,還有深深的慨嘆:這麽多年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皇兄,皇嫂,你們在天有靈也該瞑目了!

阿炎他很好很好,很快,你們就會有兒媳,然後阿炎會有自己的孩子,他會更好!

安平在心裏默默地對著牌位上的崇明帝後說著話,眼眶中傳來一陣酸澀,眼前隱約浮起一層淡淡的水霧。

前殿內外的氣氛越來越莊重,除了太常寺卿偶爾發出聲音主導儀式的進程,殿內殿外的其他人皆是默不作聲,周圍靜得落針可聞。

相比下,太廟外則是炸開了鍋,越來越熱鬧喧嘩。

那些聚集在太廟外的文人、學子以及百姓們都沒有離去,甚至於還有更多的人聞訊而來,把這裏圍得一片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無論是彼此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人,或是那些身份天差地別、八竿子打不著關系的人,此時都找到了共同的話題,怎麽都能搭上幾句話。

有人說自己有先見之明,有人誇安平長公主和宣國公忠義,就跟那《狸貓換太子》裏的八賢王似的,也有人吹噓自己當年可是見過崇明帝的。

“我還記得崇明帝那是身長八尺,面如冠玉,唇若塗脂,眸似電光,就像那天上的神仙下凡似的!遠遠望去,崇明帝站在人群裏,就是鶴立雞群!”一個老婦煞有其事地說道。

“你見過人算什麽?以前崇明帝後在世時,時常出宮微服私訪,還來我家的鋪子吃過餛飩呢!”另一個穿著青色短打的中年人大言不慚地吹噓道,“後來我爹就給我家鋪子改了名,叫‘龍涎記’。”

“你原來是龍涎記的老板啊,你家的餛飩確實是一絕。”又有一個年輕人湊過來搭話,“有其父必有其子,我看這位慕公子肯定也似崇明帝般英明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