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大家跳起來(第4/6頁)

在現代社會,衡量人才的標準不僅是他的知識存量,更重要的是他的創新能量。如果一個人不把他所掌握的知識當作創新的源泉,他對社會將是一個廢才。

在未來的時代,我們不可能在父母的保護下生存,血緣關系的臍帶不可能給我們輸送生活的養料,家庭的地位不可能再決定我們自己的地位,救生圈不可能再是關系網。不應再把自己禁錮在家庭的脈脈溫情之中,不應再為自己的出身感到驕做或自悲。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把愛的重心由家庭轉向社會。

沖破一切狹隘觀念的束縛,到祖國錄需要的地方去幹番事業吧!

祝你成功!

這篇文章就是白老師贈給同學們的禮物。謝欣然看後,覺得這些內容對同學大有幫助了,於是連夜用毛筆抄在大紙上。第二天一早貼到墻報上。一會兒.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過去張望,墻報前站滿了人。欣然看著黑壓壓的後腦勺,覺得為白老師盡到了責任。

評選“特優生”

課間,陳明仍坐在座位上,他又變回先前的沉默冷做。同學們偶爾提起那天跳舞的事,他也只是一笑置之,像什麽也沒發生過。同學們不由得贊嘆陳明的心理素質,如此心無旁騖,實在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這會兒.陳明雙眼直勾勾地望著黑板,像是什麽也不做,什麽也不想,養神似的。

“陳明,做什麽?練氣功呀?”余發打趣道。

陳明笑笑。他知道自己不是練氣功,更不是養神,而是學習。板書還沒擦,對著數學題,他在訓練自己的心算。陳明總是利用一分一秒的時間,而且利用得天衣無縫。

同學們拼命地背,拼命地寫,因為期末考試又快到了。同學們的努力是為了期末考,頂多延伸到為了高考,陳明則第一步就是為了高考。在這個商品社會裏,在這個許多人對“四大元老”(百元人民幣)頂禮膜拜,物欲橫流的時代,一個漁家少年卻認為“唯有讀書高”.井在大多學生認為的苦海中蕩遊得恰然自得,確實新鮮。對此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陳明也從不企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他甚至覺得別人不理解正是自己的與眾不同。若大家都理解的話;他反覺得自己俗氣了。

“陳明、蕭遙,老師叫你們去辦公室。”

在辦公室,江老師對他倆說:“本學年的一名特優生將在你們兩位同學中產生。

“畫外音”是:“你們倆競爭一番吧。

陳明和蕭遙對視,眼。特優生評選關卡重重,想脫穎而出,並非那麽容易。經過反復篩選。就剩下兩人了。而且還同在一個班上。兩個男孩都是優秀的。

兩個人誰也沒說話,心照不宣。

出了辦公室,陳明沒有提特優生的事,反說了一件聽起來似乎與特優生沒什麽聯系的事。陳明問:“你是不是也打算考清華?“他好像聽同學們如此議論過。

“大概吧。

陳明點點頭,覺得有些哀怨。可不,高考又多了一個競爭對手,再一想又開朗起來,畢竟是男孩子,不像女孩子那麽小氣。是啊,蕭遙,也學理,也考清華,這多少對陳明是壓力、是競爭。有壓力、有競爭,才能奮進呀。陳明向來無敵。如今有了蕭遙,陳明要與他一爭高低,這多過癮。

“我也考清華。

“一起努力哦!蕭遙說。在出國的事上,陳明和蕭遙達成共識。現在又有一件讓他倆共同為之奮鬥的事。

“對,一起努力。兩顆心開始有了默契,開始貼近。

誰不渴望出類拔蘋?誰不渴望超群絕倫?

欣然認為蕭遙實力比陳明強。陳明基礎好,蕭遙後勁足,而且全面,後來者居上。蕭遙將會成為這一學年的特優生,享受學校提供的種種優待:免交學雜費,發給獎學金,優先使用學校教學設備等等。

一次偶然的機會,欣然到辦公室,卻聽見江老師說,蕭遙放棄了特優主的評選,那麽陳明就理所當然成為本學年的特優生了。

欣然一下愣住了,她十分吃驚而且遺憾。蕭遙為什麽這麽做?一定是害怕失敗,上學期知識競賽的失敗,使他再也沒有與別人競爭的勇氣了。真沒用!蕭遙,你不該是這個樣子!他曾經讓她何等的佩服與著迷。現在的他怎麽會這樣了?

不知出於一種什麽動機,欣然決定與蕭遙談談,她需要與他談談。可是一連幾天,欣然都沒有合適的機會。這天,蕭遙推著跑車從車棚出來。

欣然就站在門口,一見到蕭遙,開門見山他說:“蕭遙。你放棄了評選?

欣然說得很響亮,她有些奇怪自己過去怎麽會羞於和他說話。

“你怎麽知道?”

“看來是真的羅!因為上學期知識競賽的失敗。所以你……”欣然有些氣急敗壞。“我知道你不稀罕那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