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大家跳起來(第3/6頁)

媽媽像柱子似地立在門口,手裏拎著一個大膠袋,滿臉惱火:“搞什麽名堂?磨蹭這麽久。說罷,邁著正步進來。媽媽上下打量著房間。這是一問明亮而雜亂的宿舍。桌上殘留下昨晚的瓜子殼,還有一碗碗仔面的殘渣,桌角一大堆參考書。

“有本事就一輩子別回家!

“要期末考了。

“你都不讀了,還考什麽!

柳清撇了撇嘴,坐在下床的角上,不說話。

媽媽打開帶來的大膠袋,緩和一下氣氛:“這是幹凈的衣服。……柳清心裏有一點過意不去了。

“這是給你的。媽媽遞上一包水果。

柳清越發過意不去,她猶豫了一下,拿起一顆荔枝,開始剝皮,覺得喉嚨有點堵。被冷落慣了的柳清猛然間受此“恩典”,竟感到不自在起來。

“古人說手摸得到腳,腳摸不到手,一點也沒錯!”

柳清覺得眼前模糊起來,她把荔技放入口中,覺得不像以前那麽甜,而是酸澀的味道。媽媽正在收拾柳清的臟衣服。把它們卷在一起,裝進包裏。柳清覺得被媽媽寵得難受了。媽媽這人就是這樣,哪個女兒在身旁就罵哪個,哪個女兒不在身邊就想哪個。

“媽。我自己會洗的。

媽媽不理她,把衣服裝好:“柳清,你到底考慮好了沒有?

柳清沒說話,一動也不動。

“你怎麽像個木頭人!我可告訴你,你別後悔啊,你瞧你兩個姐姐多本事。你呢?考大學,考得上嗎?再說,大學有什麽呀,出國才威水(威風)呢!傻女,際怎麽這麽惜懂,唉,世我不知道造了什麽孽,這世攤上你這麽個掃帚星!”

媽媽又罵上了,柳清沒生氣,不過起先的負罪感已罵跑了。被媽媽這麽一罵,柳清倒覺得平衡了,舒服了,誰也不欠誰了。

“你再想想吧.我走了。

還想什麽?媽媽向來偏心,覺得姐姐什麽都好,她什麽都不好,柳清偏要做出點什麽結她們看看。媽媽太偏心了.他說牛柳葉時夢見玫瑰花,生柳眉時夢見風凰花,生她時夢見狗尾巴草,這叫啥夢?柳清不服氣。

“你好好看英語吧,我走了。

柳清陪媽媽下樓。走廊上遍布著一堆一堆的垃圾,廁所裏散發出刺鼻的臭氣。那個負責沖刷廁所的女工。嫌工錢太少。扔下達一攤子,開小賣部去了。

“你們這兒真臟,要不是和張大約好去看家什,我也不會順路來看你。

原來如此!今天來校探視對媽媽而言不過是“順路”。

“股票又漲了,270多點。媽媽十分甜蜜他說。

柳清望著媽媽離去,很心寒。股票的漲跌竟直接影響媽媽對她的態度。“我一定要憑自己的本事考上大學給你們看!柳清憤憤地想。

離家的人最有出息

祝你成功

在英國,有人曾統計過,最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人,絕大多數是生長在外地的人。以“創新”著稱於世的美國人,很難找到一生固守一地的,所以人們講美利堅民族是一個“無根”的民族。在改革後的我國農村,先富起來的農民中有不少是復員退伍的軍人和跑外的人,他們廣見博識,對黨的政策反應敏感,領會得快。可見,創新的人才。只能出現在流動的社會。現代人只能在流動中形成,這不僅是邏輯的推論,更是歷史的事實。

一個人要有所創新,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素質,即識,膽、才、識,指的是眼力,對事物的洞察力。敏感性;膽,指的是魄力,敢於探險的精神;才,指的是智力、文化水平、技藝、方法。三者互為依存。缺一下可。這三方面素質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所具有的信息量,而信息量的多少,與其工作環境。居住條件、流動性有根大關系。

一個人如果長期在一個相對不變的環境中循環往復地生活,沒有新信息激發他去思考,去比較,很容易思想僵化,更難有預測未來的能力。相反,一個人若生活在無限廣闊的天地裏,處於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接觸一些新信息,“摩擦生熱”的法則就會發生作用。他可以思路大開,把自己在不同環境中觀察到的東西加以比較,找出規律,並以此預測未來,發現社會的“大趨勢”,因為社會總是處於平衡的運動中,某些地方的今天往往是另一些地方的明天。

一個人長期依偎在父母身邊,每說一句話都要看看周圍人的眼色。特別是父母對自己的反應,這就導致他遇事謹小慎微,工作循規蹈矩,相反,如果置身子大千世界,他就敢想敢說,敢於向傳統觀念挑戰,敢於冒險,敢於創新。

一個人走向四方。會遇到許多新問題要加以解決。要適應新環境。這就激發了他的未知欲,學習、學習、再學習就會成為一種夭職;與知識豐富的人一起工作,可以培養他的競爭力、進取心、好勝心。就會孜孜不倦地追求,以獲得勝過別人的能力;新的知識的輸入,不僅增大他的知識存儲量,而且使他原有的知識發生”化學反應”,引起知識膨脹;廣泛的社會交往使他思路開闊,樂於接受新東西;工作、職業和地點的變化,加強了他對環境的適應性,有利於對變化無常的社會作出反應;遠離父母,使他失去靠山,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有利於培訓決策能力和果斷性;選擇職業自由度的加入有利於用其所長,發揮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