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pter 10 這一程,轉山轉水轉教堂

或許,當下的先進科技正在吞噬著所謂的現代文明,人們正被變成社會機器中的某個小元件,一旦不中用,就會被替換,所以大家永遠處於焦灼之中,為了生存與生活有多重選擇,卻又以困頓疲乏為名,忘了生活到底應該是一個什麽樣子。

有人說,春天是屬於詩人的,他會用盡所有柔情詞句,細致地謳歌它;

有人說,春天是送給畫家的,他會用畫筆飽蘸豐富的色彩,鋪就無數畫布;

有人說,春天是專等攝影者的,他會樂此不疲地記錄下,萬千個美麗瞬間;

不過誰又能否認,春天最應該屬於戀愛的人呢?

只是,自從回到霧裏村後,褚遙便又忙碌了起來。假期的最後幾天她一刻也沒有消停,又要去縣裏奔波下一學期給學生們的課本和文具,又要繼續聯系公益捐助的事;她還以最大的熱情建起了一個主題博客——記錄接下來進行的支教生活,以及這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們的信息和學習進展。盡管這些內容未必就能吸引來那些真正能為這裏的教育伸出援手的人,但如果不播撒希望的種子,又怎麽能看到夢想都開花呢?不過,連她自己也承認,這注定是一件即耗精力又需要極大耐心的工作。

在韓逍看來,既然自己有幸能在這裏生活,就一定不能對這裏的每一個值得了解的地方再繼續置若罔聞,反正自己既然在學校的事情上也幫不上褚遙的忙。他準備用相機拍下丙中洛周圍環抱的十座神山的每一座,還準備親自拜訪這裏的最有故事的教堂和寺廟。沒錯,這一趟下來拍的片子,讓他在一群玩家的圈子裏有足夠的得瑟資本了。

三月是與春天約會的季節,北方還是冰天雪地、雪花飄舞時,雲南已然春意盎然。

尤其是丙中洛這個充滿未知、雲山霧水、美如仙境的地域。如果每個旅者心裏都有一個不一樣的“香格裏拉”,那麽丙中洛可以說能符合百分之九十九的旅者的美好想象。

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曾在1934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作者留給世人一個夢幻般的世外桃源——香格裏拉。當時,令出版商和作家始料不及地在歐洲引起了轟動。小說中所描寫的整個“香格裏拉”,各種信仰和平共存, 四處遍布著基督教堂、佛教寺廟、道觀和儒教祠堂。人們奉行適度的原則,對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種適度的原則,即使對待歡樂也不例外。那裏有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湖泊,那裏有美麗、明朗、安然、閑逸、悠遠、知足、寧靜、和諧等一切人類美好理想的歸宿。

小說中的“香格裏拉”在廣義範疇的藏區。雖然中甸縣已被雲南省命名為香格裏拉縣,但也有不少專家們提出異議,認為位於怒江峽谷最北端的丙中洛才是符合其中描述的真正的“香格裏拉”。

這裏有讓人腎上腺素加速分泌的風景;這裏一直以來都被眾神眷顧,在雄渾和婉約,蒼涼與蔥蘢,峻險與平和之間;這裏的大自然沒有任何突兀,純凈得像記憶中兒時的眼眸;峽谷雪山之間錯落著清雅而遺世獨立的寨子,讓人不忍擾其清幽,唯恐自己的庸俗之身玷汙了出世之境。

丙中洛周圍的群山中有十座有名有姓的神山,且每座神山都有自己的神主,他們分別是:甲衣更念其布(嘎娃嘎普雪山),巴拉生更格布(貢當神山),正桶都吉江才(怒江第一灣西面的雪山),信靈幹嘎日濃(怒江第一灣西邊的仙人洞),衣當都吉帕姆(納依奪村的帕姆仙人洞),紮朵達雅初姆(秩科當大懸崖),傑才木拉目吧(達拉村南菁雪山),登雀其吉布卓(仙女洞),將太下靈信木(納依奪村懸崖),妮日宗甲姆(日宗山)。

除此之外,每個奇峰怪石,每棵大樹,每個菁溝都有自己的神靈。

韓逍按照已經誇出海口的偉大構想,開始了神山尋覓之旅,結果他花了兩天一夜徒步跋涉之後,才剛拍到距離他們最近的嘎娃嘎普雪山的最佳面容。三五天以後,他終於察覺到,自己先前的想法簡直太荒謬,要真正做到的話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

於是,他放棄了。轉而把精力放到更容易踏足的教堂這一項。

曾經匆匆忙忙去過一次的重丁村天主教堂是韓逍的首選。有過一面之緣,自然更覺親近。這次他打算在丁大媽的農家樂旅館裏住上一兩日,所以來時便跟褚遙告了兩三天的假。

重丁村雖是個不大的村寨,但丁大媽家還是挺氣派的。就在教堂的對面,有一個大院子,大院鐵門上書“丁大媽家”四個字,院落分兩個區域,一邊是自己住的舊院子,泥巴地木樓房;另一邊是水泥院子,兩層的磚混房。屋後有一株板栗樹,據說是法國傳教士帶來的種子栽培的。院子旁是一間學校,晚上學校仍是燈火通明,一大早就能聽見學校傳來的讀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