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未央 西漢文帝皇後竇氏(第2/6頁)

一夜之間,似乎劉恒的原配王後以及她所生的四個嫡子就這麽人間蒸發了,在長安城中不明真相的人們心中,似乎新帝的王後一直就是竇氏,而嫡子就只有竇氏所生的二子劉啟、劉武一樣。

而在史書中,這位代王後和她的四個兒子,就含含糊糊地寫了“病死”,竇氏這個草根女忽然間一飛沖天成為皇後,這就給了人無窮的想象。按照誰得利誰就最有可能是黑手的原則,竇氏也在一些後世文人眼中變成了工於心計、手段厲害的宮鬥女,幹掉了原配和四個嫡子成為皇後。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以劉恒執政時的手段,以太後薄氏歷經數個王朝幾任婚姻在殘酷的劉邦後宮活到最後成了勝利者的心機,一個普通的草根女竇氏想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玩這種花樣,等於是找死。何況,能夠生出四個嫡子的代王後,更不可能是一個宮女出身毫無倚仗的竇氏一個人就能夠幹得掉的。

那麽,代王後和她的四個嫡子,是怎麽死的呢?真是如書上所說“病死”的嗎?是什麽樣的病,這麽恰好讓代王後和她的四個兒子死了,而其他人毫發無損?

這就是人為的“病死”了,當然,竇氏幹不了這事。

幹掉代王後和她四個嫡子的,是當時的政治時勢,也是劉恒本人及薄太後。

代王後是誰,史書含糊不提,怎麽死的,也含糊不提。然則聯想到當時呂後執政,廣嫁呂氏女給劉姓諸侯王為妻,甚至有不惜強令諸侯王殺原配娶呂氏女的舊例來看,劉邦死時才八歲的劉恒所娶之原配正室,很可能就是呂後強派給他的呂氏女。

這些呂氏女嫁給劉姓諸侯王,有些婚姻和諧,有些則夫妻翻臉。趙王劉友甚至因寵愛姬妾,而被其妻呂氏誣告謀反而死於獄中。而一向小心謹慎、謙和待人的劉恒母子,自然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從這位代王後連生四個嫡子的情況來看,這位呂氏女在代國一定過得相當心滿意足。而竇氏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生出一女二子來,也一定是很低調很溫順到讓這位代王後不至於生出要除了她的嫉恨之心。

然而當時因為善待呂氏女而平安度過危險期的劉恒,一旦登上皇位之後問題就來了——劉恒因為母族薄弱為人溫和,而被這些誅殺諸呂的權臣選中當了皇帝,那麽他如果有一個呂氏女的王後,還帶著有呂氏血脈的四個嫡子進京,會讓權臣們怎麽想呢?

於是當機立斷的劉恒母子,就直接讓這位代王妃連她的四個嫡子,就這麽直接在代國“病死”了,而進京的新帝妻兒,就成了一向老實低調的竇氏及其兒子。甚至在他們一進京,劉恒就迫不及待地宣布“長子”劉啟為太子,封竇氏為皇後。一床錦被掩過,一切悄無聲息,花團錦簇得如同那位代王後和她的四個兒子,從來不曾在世間存在過一樣。

而在這麽倉促的時間決定一個皇後的準備人選,以薄太後和劉恒的謹慎來說,一定會選擇一個能夠絕對掌控,出了事情也能夠毫無後患地換掉的人。而出身草根、溫馴老實的竇氏,便是最好的人選。

那麽竇氏面對這樣的天降好運,會怎麽想呢?一個宮婢出身成為侍妾,因其溫馴而安全度日的女子,看到如此得意的代王後及四個孩子一夕而死,縱然忽然天降好運,恐怕也會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我們回頭看看,她怕的是什麽?

首先是她的婆婆薄太後,這位女士心比天高,經歷復雜。其母當年是魏國宗室女,幼年時請蔔者為薄姬看相,就說她當生天子。於是她母親就把薄姬送進項羽部將魏豹府中,成為魏豹的妃子。而魏豹也因為這句話,而對薄姬十分寵愛,並謀求自立為王,結果被劉邦打敗,薄姬也沒入漢宮。據史料記載,薄姬年少時曾與管夫人、趙子兒十分要好,約定說:“先貴者不要忘記同伴。”後來管夫人、趙子兒先受到劉邦的寵幸,拿當年相約之事取笑,令劉邦心生憐憫,而召薄姬入侍,自此生劉恒。薄姬因一直不得寵,所以低調處事,不招呂後之嫉,所以反而在劉邦死後,得以與其子劉恒去了封國成為太後。

劉邦死,劉恒成為代王時才八歲,薄姬帶著劉恒艱苦樸素,甚至親自紡織,這才在代國站住腳跟。劉恒入京,又是由薄姬的親弟弟薄昭率先探路,結交周勃,保得劉恒順利繼位。劉恒繼位以後自然是在長安,母子通訊不便,那麽處死還在代國的代王後及四個嫡子並讓竇氏和其子成為新皇後和新太子的決定,是誰做出的?自然只能是薄姬了。

一個被世人視為“老實”、“無害”了一輩子的女人,在關鍵時刻能夠下這樣的決斷,著實是令人寒心的。

當然,竇氏的丈夫劉恒亦不是一個簡單人物,大名鼎鼎的漢文帝,可不僅僅只是在史書中留下仁慈愛民的名聲而已,他能夠坐穩江山,在政治上亦是毫不手軟的。在立足未穩之時,他對重臣周勃恭敬萬分,一到時機就以各種瑣事數據把周勃弄得當庭無言,然後又將周勃以謀反之罪下獄要處死,幸得薄昭與薄太後求情,方赦了周勃。繼位第三年,殺濟北王劉興;再三年,又殺在“誅諸呂”中立下大功的淮南王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