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未央 西漢文帝皇後竇氏

現在我們講到漢代的另一位皇後,漢文帝皇後竇氏。

竇氏的名字於當時史載無考,只有唐代司馬貞的《史記索隱》裏頭,提到西晉皇甫謐曾說竇氏的名字為“猗房”,不過皇甫謐老先生是以名醫和文學家留名史冊,他關於商紂王等的記錄都有些浪漫發揮過度,且離竇氏時代亦有數百年了,所以我們暫時還是拋開這個很漂亮的名字,叫她竇氏吧。

竇氏出身草根,這個草根和呂雉的草根還略有不同,呂雉家好歹有錢有人,她爹還能做縣令的貴賓。竇氏家一窮二白,父母雙亡,不得已入宮為奴,與一兄一弟各自天涯。

宮裏的日子也不是特別好過,後宮升級之路基本上在竇氏進宮不久就沒有了,因為皇帝死了。

漢高祖劉邦駕崩,太後呂雉執政,把一部分後宮妃子放出來隨其子到封地去,同時又把一些多余的宮女分賜諸王,而竇氏便成為被分配出去的宮女之一。

竇氏是清河郡人,在趙國附近,她自然是希望能夠分到趙國去,這樣也可以回到故鄉,尋找親人。不過可能趙國是個大熱門,想去的人太多,竇氏給經辦人的錢不夠,結果她不但沒分到趙國,反而分到了代國去。

代國和趙國離首都長安的距離在地圖上可以看得到,趙國明顯更近更強大,而代國就有點屬於偏遠地區的意思了。當時被封為趙王的是劉邦愛子,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而被封為代王的劉恒,是不得寵的妃子薄夫人所生。

竇氏不得已,只得忍著傷心去了遙遠的代國,和另外四個宮女走上了迢迢行程。那時候她可能感慨自己運氣太壞,這一去代國,很可能與首都長安城,與自己的親人永別了。

然而她並不知道,這並不是她的噩運,而是她的好運。

代國雖然偏遠,日子艱苦,卻因為這樣,競爭壓力也小,想來這些賄賂不夠瞧,被弄到代國去的宮女應該也不是什麽出挑的人才。

竇氏被薄太後指派去照顧當時才八歲的代王劉恒,竇氏從小在家當慣了姐姐,把劉恒照顧得很是周到,兩人漸漸形成類似於襲人和寶玉的感情。因此在劉恒長大娶妻之後,竇氏也成了劉恒的小妾。

劉恒為人聰明,在代國這種偏遠地區,深刻地感受到了民間疾苦,執政風格也是艱苦樸素,勤政愛民,贏得了屬臣和民間的贊譽之聲。

在家庭中,他也享有妻妾和美、兒女繞膝的幸福生活。史載劉恒繼位前(二十二歲前)最起碼有了七個孩子。和他的正室王後一共生了四個嫡子,和竇氏一共生了一女二子,其他姬妾生育情況不明。

就在代王劉恒在偏遠地區努力而勤勞經營著自己幸福小日子的時候,一個來自京城長安的使者,帶來了遠方的消息。

這個消息是:請您回去當皇帝。

劉恒驚呆了!

當時長安的情況是,太後呂雉已死,朝中重臣周勃、陳平等誅殺呂氏族人,廢呂後所立的少帝,緊接就要挑選新帝了。

各位功臣經歷了呂後之事以後,對於新帝的最大要求就是:母族薄弱,自己老實。

對於大漢朝的群臣來說,誰也不願意再面對一個強權的太後了,因此母族薄弱的代王劉恒就成了一個首選項。

然而當來自長安的使者來到代國的時候,帶來的並不是欣喜,而是驚恐。蓋因當時政局變幻太厲害,而代國離長安又太遠,聽到的消息並不準確。想想趙國劉如意當年就是被呂後的一道旨意騙到長安被殺死,而這些年來劉姓諸侯王也置身於呂後執政風雨飄搖的局面,時年二十二歲的劉恒不知道該不應該相信這個所謂要接他去“當皇帝”的京城使者。

於是他和他的屬臣商量了半天,各有分歧,最後只能去占蔔,占出一個大吉來。於是劉恒和他的屬臣決定賭一把,還是上路去長安了。但他上路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先是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到長安城探聽虛實。薄昭飛騎入京,見了重臣周勃,證明了接劉恒為帝的消息是真的,於是劉恒放了一半心。但走到長安城五十裏的時候,他又不敢走了,再派屬臣宋昌先進城探路,然後由京中派出大臣來接他進京,直到最後一刻還懸著心的劉恒,終於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進了長安,坐上了皇帝寶座。

當然,做了皇帝以後,就要趕緊接老娘和老婆孩子進京了。

我們之前說過,劉恒是有正室王後的,而這位王室王後,還給劉恒生了四個兒子,那麽依照常理,劉恒當上皇帝以後,當上皇後的當然會是這位代王後,當上太子的,也應該是她所生的嫡子。

然而,世事大大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就在劉恒登基元年元月,他宣布所立的長子,卻是小妾竇氏所生的長子劉啟,轉眼他又在三月後冊封竇氏為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