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問君何如東流水,一洗鉛華萬古愁(第3/4頁)

那麽有人或許會問了,要說不是背叛,為什麽大周後會至死都面向墻躺,不再見李煜一面了呢?

這就要說到第三個理由了,陸遊在《南唐書》中寫這一段大周後驚問小周後的故事時,在前面加了兩個字:“或謂”。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聽有的人說”,或者是“有一種傳說是說”。也就是陸遊對於這個故事的內容也不確定。此前並沒有哪一部史書明確記載過這個故事,此後人們也大多據陸遊的說法而來,但陸遊本人對這件事都不能完全確定,又怎能把它作為李煜在大周後死後“哀而以掩其跡”的理由呢?所以大周後這種聽說妹妹進宮了數日就至死把臉對著墻而不再看李煜一面的說法,我估計有很大的可能有民間演繹的成份。另外按史書中對大周後“通書史”的描寫、以及她和李煜婚後生活的表現,還有她臨死前將心愛的琵琶與臂上的玉環贈與李煜的表現來看,她不應該會做出這種“至死面不外向”的絕情之事。也就是說陸遊和陸遊之後的文人以這種很虛妄的事來判定李煜在感情上完全背叛了大周後,我覺得那是不能成立的。

李煜在大周後死後,並沒有馬上娶周女英為妻。而在為大周後守喪的期間,小周後也只是“少以戚裏間入宮掖”,就是偶爾以親戚的身份來到宮中與李煜相會。直到兩年之後,李煜才正式娶周女英為妻,周女英也才正式被稱為小周後。

李煜對小周後的感情依然很深,《南唐書》記載“後主甚愛之,被寵過於昭惠”,就是李煜愛她更甚於當時愛她的姐姐。只是小周後反倒不如她姐姐的命好。南唐不久就亡國了。小周後隨著李煜一起被押送到大宋都城汴梁。接著,最悲慘的苦難歲月便到來了。

宋人王铚在《默記》一書中引龍袞《江南錄》記載“小周後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後主多宛轉避之。”就是大宋的那個流氓皇帝宋太宗趙光義垂涎小周後的美色,經常把小周後宣進宮裏,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不讓回來。每次小周後從那個流氓皇帝的身邊回來,都要悲憤地大罵李煜。為什麽要大罵李煜呢?就是罵他你這個沒用的男人,連自己的女人也保護不了,讓我這樣的背負屈辱,被人欺負。這時候可憐的李煜只好以淚相對,默不做聲,甚至有時要躲開小周後。但這並不能就說小周後對李煜就沒有感情了。我們說這種罵不過是悲憤之語,口裏是一回事,心裏實在又是另外一回事。《十國春秋》裏記載:“小周後以後主暴殞,悲不自勝,亦薨。”就是說在李煜死後,小周後也隨之殉情而死了。所以她對李煜就像李煜對她,彼此雖在困境中,但卻終究還是相互扶持,相互深愛著對方的。

那麽李煜是怎麽死的呢?清代詩人趙翼有句詩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李煜正是在國家不幸與人生的巨大不幸裏,激發並創作出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悲情巨作。其中就有那首導致他死亡的名作《虞美人》。我的一位老師叫陳少松,他是國內研究古詩詞吟誦的專家。他是國學大師錢仲聯先生的弟子,也是從錢先生那兒學來的南派詩詞吟誦的方法。我跟著陳老師學了點皮毛,據說古人在吟誦《虞美人》這首詞時應該是這樣的: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古詩詞是要依平仄而吟誦的,所以像這首悲情巨作,我覺得用吟誦的方法來解讀,更能體會到其中那份曠古的悲涼。據說當時人都是用這種吟誦的方法來讀詩詞的,所以當時的宋太宗趙光義也聽到了這首詞,也被這其中的悲痛所震撼。但他震撼了之後,不是同情李煜,而是怕李煜有二心,所以就派人賜李煜牽機藥,把李煜給毒死了。

李煜死的那晚,正是他四十一年前來這個世界上的那個日子,也正是中國人對男女情感寄托著美好願望的那個日子。這個多情的種子李煜李重光,他的生日,和他的忌日,竟然都在七月七日的“七夕”之夜裏!這更加平添了後人的無限感慨。我們不禁感嘆,是造化弄人,是命運的劫難,才讓他的人生、他的情感表現得那麽豐富而動人!

事實上,我們沿著時光的軌跡,從遠古走到唐五代,無數美麗的愛情故事都體現出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是人性的力量賦予了愛情吸引我們的力量,是命運的力量賦予了愛情震撼我們的力量。不論是悲劇還是喜劇,每一場經典的愛情都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一種豐富的人生,一種深刻的存在。所以我不得不感慨,我們東方情愛文化的深厚與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