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範蠡和西施的故事

其實,我們可以給西施的故事起一個名字叫《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故事》。老實說,這個名字雖然惡俗了點兒,但卻很真實。在三個男人中,範蠡毫無疑問是男一號,吳王夫差是男二號,越王勾踐雖然只是男三號,卻是整個故事裏最為關鍵的一個“配角”!

我說越王勾踐是個最為關鍵的人物,這是從情節的發展上來說的,一般人都以為範蠡和西施最後兩個人泛舟五湖之上,過上了神仙眷屬的生活,其實這個結果應該存有很大的疑問,而事實遠比人們所能想像的悲慘得多。這一切的關鍵就在這個第三號男人——勾踐的身上。這個我們呆會兒再說。

如果不從情節上去看,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故事裏,最關鍵的人物當然不應該是那三個男人,而應該是那一個女子,也就是我們故事的主人公——西施。

可大多數時候,我們在吳越春秋的時代裏所看到的西施都是一個比較朦朧、比較模糊的形象,我們知道的比較清楚的信息,第一是她很美,是古今四大美女之首,至今我們還說“情人眼裏出西施”呢。再一個我們比較清楚的就是,她為了越國的復興,不惜以犧牲色相為代價,潛入吳國內部,安插在吳王夫差身邊,艱苦卓絕地完成了“敵營十八年”的臥底任務,實在堪稱現代“無間道”的春秋版始祖。

但除了這兩個信息之外,我們對於西施其他方面的信息了解得就比較模糊了。

比如說,作為一個弱女子,她是怎樣卷入到一場關乎國家存亡的政治鬥爭裏去的?在卷入這場政治鬥爭的過程中,她自己又是怎樣想的呢?

再比如說,這三個男人中,似乎範蠡才是西施唯一的真愛,那麽範蠡為什麽,肯把自己深愛的,同時也是深愛自己的女子貢獻出來,去幫助越國去完成復國大業呢?要知道,範蠡可不是越國人,他是楚國人!

再比如說,西施來到吳王夫差身邊是為了毀滅他的,可當這個男人終於如願以償的被毀滅的時候,西施是不是真的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解脫的感覺呢?

還有,看上去越王勾踐在西施這場戲中的戲份很少,但他可是西施範蠡這條線最終的幕後領導,他復國之後,對西施和範蠡這對復國的英雄伴侶是不是就是那麽寬容地不過問地不了了之了呢?要知道,這越王勾踐可是一個“狡兔死,走狗烹”的狠主,是一個下得了狠手的人,復國後,另一個起到關鍵作用的功臣文種不就被他給殺了嗎?這是一個連別人的大便都肯嘗的人,他還有什麽事做不出來,他獨獨對西施和範蠡就表現得這麽有人性?這些,都是疑問。都是我們要清楚地去看西施那顆美麗心靈、以及她那場美麗愛情時不得不搞清楚的疑問。

首先,我們來看看,西施她是怎麽卷入到這場政治陰謀裏去的,她的愛情又是怎樣產生的。

古人說“春秋無義戰”。吳越兩國交惡,那是由來已久的。吳王夫差他爹吳王闔閭就是在和越國的交戰中,被越人給射死的。臨死的時候,闔閭對夫差講:“你要不為我報仇雪恨,我死不瞑目。”這父仇不共戴天啊,闔閭死後,夫差發憤圖強,三年後興兵伐越,一舉掃平越國,並俘虜了越王勾踐。

你看,這個夫差還是有那麽點兒英雄氣慨的,人家報仇也不像這個勾踐,人家只是臥薪嘗膽,但沒找個女人來幫忙;人家報仇靠的是實力,真本事,可不像勾踐,喜歡使陰招,獻西施、嘗大便那都可以算是勾踐的陰招。從這點上講,那越王勾踐絕對沒有吳王夫差光明磊落。那女人可都是喜歡光明磊落的好男兒的,英雄本色嘛,所以在對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這兩個男人的態度上,我想身處那個時代的女人們,如果不是象我們現代人這樣,根據臥薪嘗膽的典故出處去片面理解歷史的話,對這兩個人的取舍應該是可想而知的。

也就是說,要在什麽“好男兒”之類的比賽中,如果就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的真實表現來看,我相信如果只由女性來投票的話,那吳王夫差的短信支持率肯定要比越王勾踐要高得多。身在局中的西施對這兩個男人的態度應該也是這樣,這從後來的發展還是可以看得出來的,這也就埋下了後來一場愛情悲劇的禍根。

說越王勾踐被吳國俘虜了之後,先別想著復國了,得先想著怎麽逃出來啊?於是他趁吳王有一次生病的時候,就橫下心來,嘗了吳王的大便,然後從大便的定性分析來告訴吳王,說大王您的病應該沒什麽問題了,馬上就要好了。這夫差也是個心軟的主兒,一下子感動得不得了,就把勾踐放回國去了。夫差的邏輯是:你看嘛,這種事他都肯做了,他還能有什麽二心呢?這真叫唯有非常之人方可為非常之事,這春秋戰國,那就是一幫“非常男女”的故事。這勾踐回國之後,就開始了臥薪嘗膽、勵精圖治,一邊在暗中積蓄力量,一邊使出美人計,讓範蠡尋找美女貢獻給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