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思文(3)(第3/4頁)

李蔡還有一重身份,他是李廣的堂弟…這事兒也不知道該怎麽說,李廣的名氣一直比這個堂弟要大,本人能力也沒得黑的。但問題是,總在立功的節骨眼上掉鏈子,最後才有了‘李廣難封’這樣的遺憾。

相比起李廣,李蔡的人生就順遂多了,即使少年時名氣不如堂兄,進入行伍之後運氣卻不差!很快攢夠了軍功,封為樂安侯,並且棄武從文,一進文官系統就是禦使大夫!

李蔡並不是一個搞不清楚自己定位的,所以在丞相位上他除了找機會做事之外,卻不會做不該做的。至於說私下抱怨之類,這種事更是從來沒有過。然而這一次,他卻是惹了一個要命的麻煩!

不是貪汙受賄,不是魚肉百姓…而是他侵占了一塊地。

侵占土地這種事,大漢的貴族常常幹。這件事可大可小,要是天子早看你家不順眼了,這一件事就可以折騰地□□。要是天子有意維護,這種事也就是申斥一番,退回土地了事。

而就算是劉徹看不順眼,最多也就是做到削去爵位的程度。而且將來有什麽重要日子,劉徹想要給那些曾經的功臣之後發福利了,這些削去爵位的人家也很有機會恢復爵位。

然而,李蔡這件事之所以會在朝會上鄭重其事地提出來,甚至立刻引來滿朝風雨,就在於他侵占的這塊土地非常不一般——陽陵邑孝景皇帝陵園前路旁的空地。

這塊地是能隨便動的嗎?先帝陵園中的一塊石頭,甚至一根樹枝,動了都是有殺身之禍的!更別提侵占陵園前的土地了!

最近的類似例子可以參考晁錯,晁錯正當紅的時候因為出入不便曾經鑿開過宗廟外圍短墻,借此出入。因為這件事,申屠嘉上報天子,請求誅殺晁錯。

雖然最後的結果是劉啟為晁錯辯解,說這不是真正的宗廟墻,只是宗廟外圍短墻,甚至墻內還有官員居住,並且還是自己讓晁錯這樣做的(其實不是,是晁錯自作主張,只是晁錯提前知道了申屠嘉打算告狀,先進宮說明了情況,請求了天子的寬恕),最後並沒有降罪於晁錯。

但從事情的細節就知道了,即使是外圍短墻,也是不能碰的!至少晁錯很清楚,這是認真處理起來要命的事,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匆匆進宮請求寬恕,申屠嘉也不會想要拿這件事大做文章!

李蔡這件事比晁錯當年要嚴重的多,一個是陵園前路旁邊的空地是真的不能動的,比宗廟外圍短墻更敏感,沒有一絲辯解的余地。另一個,當初晁錯開了短墻一道口子,那還是為了處理政務方便,多少還能往公事上靠,他本人也沒有借此漁利的意思。現在李蔡是不同的,他是非法侵占了一塊土地!純粹是私利啊!性質也不同了,皇帝聽到了也會有好印象嗎?

最後,非常關鍵的是,晁錯當時是劉啟非常看重的臣子,而且晁錯是劉啟太子時就跟隨在身邊的,那一份香火情也不必多說。相比之下李蔡有什麽?劉徹對他顯然沒什麽特別關照,放他在丞相這個位置上,擺設的意思大過其他。

如今鬧出了這樣的事,劉徹自然沒有想要保他的意思。

畢竟有這樣的事在前,想要保他也不是那麽簡單的事!當初孝景皇帝想要保晁錯,是自己承擔了錯處,表明自己同意了的。難道劉徹現在要替李蔡擔責,說這塊地是自己同意他侵占的?

聽起來就不太可能。

而這樣一樁事,之所以會和陳嫣相關聯,劉徹特別在意陳嫣的反應,就在於這件事和先帝相關——他一直很清楚他的父親有那麽多孩子,但陳嫣是他最愛的那一個。不是說他對其他的孩子有什麽意見,只能說其他的孩子之於他,就是普通的皇室父子情,不能更多什麽了。

但是陳嫣不一樣,他們就像是民間父女一樣,心愛的、最愛的。

陳嫣也不曾辜負這愛,她同樣以女兒對父親的方式孺慕著先帝。在她眼中,先帝並不是皇帝,或者說皇帝這個身份在‘父親’這個身份面前反而要靠後了。劉徹有的時候覺得,陳嫣之所以能將他的愛等而視之,就在於少年時的這段經歷。

她既已經不在乎過‘皇帝’這身份一次,再不在乎一次又有什麽呢?

陳嫣或許不相信鬼神,對於死後世界更是嗤之以鼻,但她很在乎自己的父親——這也是人之常情,即使和她一樣想法的人,也會仔細安排先輩的身後事。這是禮節的一部分,也是每個人心靈的寄托。

在這個問題上陳嫣確實不能免俗,有些事情不是為了死去的人,而是活著的人得找一個方式讓自己心安。

陳嫣現如今的反應太平靜了,反而讓劉徹覺得有些不太對。

三天後,上林苑放馬,劉徹主動提起了這件事。原本歡樂的氣氛蕩然無存——一起來放馬的當然不止兩人,陳嫣身邊的人、劉徹身邊的人可都不少。此時靠近兩人的,除了宮人奴婢、護衛之流,還有劉徹身邊的幾個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