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思文(3)(第2/4頁)

有這句話起頭,大家不管心裏怎麽想的,至少表面上都活躍了起來,活像剛剛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陳嫣應付完了這一次踏青,臉上依舊看不出有什麽不同,然而身邊幾個已經知道內情的人卻是懸著心的!

要是陳嫣真的生氣發火了,那倒是沒什麽,就怕這樣看起來沒什麽的樣子!

劉徹這邊已經收到消息了,來者稟報道:“嫣翁主與諸夫人玩紙鳶,乍聞此等消息,並不殊色。”

“下去吧…”劉徹想了一會兒,最終只是揮揮手讓來者退下。

一旁的宦官見劉徹眉頭緊皺,似乎為這件事焦頭爛額的樣子,輕聲道:“陛下,嫣翁主一向豁達,又不信神鬼之事,於此事並不上心也是有的。”

劉徹則是‘嘖嘖’了兩聲,搖了搖頭:“非,非是如此!阿嫣確實不信鬼神,但此事牽涉到父皇,就不可一概而論了。”

說著他又在殿中來回踱步,最終也想不通其中的關竅,只得道:“罷了,就算阿嫣生氣也落不到朕頭上!朕在這兒操什麽心呢?”

然而說是這麽說,還是擔心陳嫣心情不好,劉徹讓人去問陳嫣,要不要去上林苑跑馬。

韓讓在一旁就看著,剛剛宦官插嘴的時候他也沒有說過。相比起其他宮人,他對劉徹、陳嫣的了解顯然要更深,所以更能明白此時的症結所在——天子難道想不通其中的問題嗎?不不不,他只是關心則亂,想通了卻想不開而已。

所以這個時候根本不需要多嘴,說多了反而是錯!

有的時候韓讓也會覺得這個世界上的事冥冥之中自有天定,這天下,凡是天子想要的,總是唾手可得!而遇到他真正想要的那一個,卻無力回天了。別人對天子盡心竭力,而天子偏偏要對另一個人如此。

即便是高貴如天子,原來也有這樣的時候。

直到劉徹的注意力暫且從陳嫣身上挪開了,身邊人不多的時候,韓讓才小心地捧來奏章:“陛下,廷尉大人也上了奏章。”

劉徹就算不打開奏章也知道是怎麽回事兒,哼了一聲,沒說什麽,接過了奏章。

今天拜會時可是爆了一個大雷!牽扯其中的人乃是當朝丞相李蔡!

說起來劉徹這一朝有存在感的丞相真的不多,一開始是因為太皇太後在,劉徹沒辦法再朝堂上大展拳腳。丞相、禦使大夫、太尉這三公好比是個擺設,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會不會站隊,能不能無功無過地做事。

而後來,具體地說是公孫弘之後,就沒有出現真正合他心意的丞相人選了——這不是人才枯竭,只是劉徹的要求太刁鉆了!他需要的是既能完全傳達他的想法,同時又能用權術管理好群臣,另外還具有總攬全局、處理各類政事能力的人!

說實話,三者只要具有一個,就能在朝堂上嫌棄風浪了,三者齊備實在是太難找到!

比如張湯現如今做到禦史大夫,他能力難道不夠,做皇帝的舔狗還不夠用心?非也,他的很多特質比公孫弘更出色,但他不如公孫弘那麽全面。至少統領整個朝堂這種能力,他是十分有限的。

法家那一套最多就是在一些短暫節點上讓他把握朝堂走向,如公孫弘樣樣操弄人心,這是真的做不到!

劉徹自公孫弘丞相位上去世,就任命了現在的丞相樂安李蔡為丞相。並不是他對這個李蔡多滿意,只能說是將就著用而已。這個時候劉徹還沒有放棄找一個好丞相的想法,李蔡在他心裏就是一個過度罷了。也是因為此,李蔡別說爭不贏張湯了,就算是九卿中比較有存在感的,譬如說大農令之流,都打不過。

當然,對於這樣的位置,李蔡自己是不滿意的,丞相的那些屬官也不會滿意…然而也就是現在了,等到日後劉徹自己都放棄找個好丞相了,丞相作為擺設成了常態,大家也就無所謂習慣不習慣了…事實是只能去習慣!

劉徹對李蔡這個人還算滿意,因為一開始就沒指望這個人能做出什麽成績來,只希望他能穩穩當當不冒頭而已。對於這個,這幾年李蔡還是有做到的…或許暗地裏有一些小動作,但不要緊,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並不影響大局。

但他沒有想到,平常沒什麽錯處的人,會忽然有這樣的疏忽!

李蔡這個人是將軍出身,在漢代,講究的是‘上馬能安邦,下馬能定國’,不存在文武之間的歧視,也不存在兩者互相隔離,不能跨界的情況。但說實在的,李蔡原本是武將,一直也是武將,進入文官系統就成為了禦使大夫,兩三年功夫,遇到丞相公孫弘過世。天子一看沒什麽特別好的接替人選,就直接安排了他這個禦史大夫接位。

他這樣的丞相,確實有些根基不穩。

不知是好是壞,劉徹也沒有重用他的想法,由此他的根基不穩也沒有顯現出來的余地——輪到他做事的時候都不多,也就不必談什麽根基穩不穩當了!下頭的人不服他,也得在具體的事務中表現出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