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思文(1)(第3/4頁)

這是針對劉徹之前說過的,身邊多的是英才,想要找到比剛剛兄弟二人更優秀的並不難。

劉徹聽到挺高興的,道:“去罷,讓不夜翁主瞧瞧!”

陳嫣眼力很好,一看李陵走路的姿態就知道這個年輕人絕不是花拳繡腿,而是真正軍中的法子訓練出來的。一時也來了興致,道:“我與小將軍奏樂!”

‘小將軍’這個稱號當然是為了李廣,人家都是飛將軍了,人家的孫子當得起一句小將軍。

花園一角安置著樂伎,剛剛這些人還配合舞劍演奏過。陳嫣也不挑,讓人擺了一架鼓,置於亭台斜前方。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節奏不緊不慢,鼓聲渾厚,像是每一下都敲擊在了骨子裏。

陳嫣最擅長、從小學到大的樂器是‘瑟’,但是富貴閑人的生活讓她有機會也有意向學習更多的東西。很多樂器不說精通,但弄的響是沒問題的。

隨著鼓聲響起,李陵也是長劍出鞘——確實是一位精通劍術的少年劍客!就連見多識廣的陳嫣也心中贊嘆,這個年紀就有這種水平的劍術,確實不是一般人。得是自己很有天賦,同時又苦練不輟才有這樣的成果!

打鼓是很費體力的,舞劍完畢,陳嫣的額頭也沁出汗珠來。放下鼓槌之後立刻有婢女奉上擦汗的布巾,陳嫣笑意盈盈地回到位置,贊嘆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呢!”

今天陳嫣穿的是男裝,劉徹注意到她腰間長劍,便笑著道:“這倒是讓朕想起了少年時學劍之事,當時阿嫣與朕是同一位老師門下。”

陳嫣一聽便笑著擺手:“哎呀!這是多久以前的事了?當時臣妹年幼,所謂學劍,就和玩耍差不多。難為老師在教導陛下之余還要教導我了!老師是天下聞名的人物,教導太子無不可,教導我卻是屈才了!”

劉徹卻不同意,反駁道:“哪裏屈才?若如今來看,阿嫣的劍術是男兒也不及的!”

這話半真半假,陳嫣這些年劍術確實越來越好了,一般男子也不及她。但那都是生活逼出來的,早些年在海外做事的時候總有不安全的時候,除了仰仗身邊人的保護,她總得有些辦法保護自己,作為最後的底牌。

可以說,她的劍術是為了求生存而成長起來的…雖說這也是劍術最本來的樣子,但到底因此基礎不夠好,在行家眼裏也就那樣了。

扶了扶劉徹送她的長劍,陳嫣只是笑笑,並不說話——和永安侯的封號一起到的還有一些別的賞賜,其中之一就是這把劍。和天子用來賞賜的‘天子劍’不同,這把確實是劉徹本人的佩劍,只不過是數年前的了。

當時劉徹還是太子。

陳嫣其實還有另一把天子劍,那是劉啟的佩劍,正是當皇帝的時候所佩。只不過在什麽山頭唱什麽歌,既然劉徹新近將這把劍送了她,有機會的時候她自然也會選擇佩戴這把劍。

陳嫣不願意在‘劍術’的問題上討論太多,於是轉移話題道:“這把劍上的紅寶似乎換過吧?”

劉徹聽她這樣說,低頭悶笑了起來。作為太子的佩劍,這把劍的裝飾不可以說不華麗,玉石之類鑲嵌在劍鞘上,一看就知道很貴重。這把劍劍鞘上的紅寶確實換過,之前的那塊紅寶松脫了,正好劉徹嫌那塊紅寶還不夠好,就讓人找了一塊更好的。

他沒想到陳嫣會看出來,這意味著她記得當年那把劍的樣子。

陳嫣摸了摸這塊紅寶石,神色帶著回憶:“不知陛下還記不記得,當初臣妹用的那把短劍。”

陳嫣當初學劍,年紀尚幼,成年人的劍肯定是用不了的,於是劉啟令人特意打造了一把非常華貴的短劍…盡力造的輕一些,明明是金屬的劍,陳嫣卻覺得比一般的木劍還要趁手。

“臣妹那把短劍上也用了一塊紅寶…大舅曾說,那是他少年時佩劍上一塊紅寶碎成兩塊後的一塊。大的那一塊用在了陛下的劍鞘上,剩下的小塊一直留著,後來就用在了臣妹的劍上。”

兩塊寶石本就是一塊,所以質地完全一樣!故而陳嫣見這劍鞘上的寶石,一下就能看出不同。

劉徹怔了怔,真沒想到還有這樣一段往事。當年他做太子時的佩劍是父親送來的,卻不知道這把劍有這樣的故事——劉徹身為太子,在劉啟那裏地位是很高的,但要說親近,肯定遠不如陳嫣。

劉啟什麽都能對陳嫣說,有的時候就是雨雪天,將這個孩子抱在懷裏,絮絮叨叨就說出了一段深宮往事…這樣的事,對著劉徹這個兒子是不可能的。

“竟不知是這樣,早知如此,當初朕就不應該換了劍鞘上的紅寶。”劉徹的語氣也有些悵然。

“韓讓,那紅寶現在在何處?”劉徹身為天子是不可能記得一些犄角旮旯裏的小事的,這種生活中的瑣碎事件自然有旁人為他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