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思文(1)(第2/4頁)

“第一次見…”陳嫣抿了口美酒,想了想才道:“有些意思…”

劉徹聽這話就笑了:“確實有些意思,不過也就是在民間算不錯而已,朕身邊英才匯聚,想要找出劍術更加高絕的,並不難。”

“陛下此話臣妹倒是信的。”說話間陳嫣的目光已經投注到劉徹身後的兩個年輕人身上了:“這是陛下新封的侍中?過去竟從未見過。”

如果是長安哪位大佬家的子弟,不說認識,至少應該有些眼熟的。

又看了看兩個年輕人中左邊那一個道:“這位倒是眼熟,卻想不起來。”

聽她這樣說,劉徹眼帶笑意,指了指右邊的年輕人:“此人是邊郡子弟,姓李,乃李廣之孫。”

‘飛將軍’李廣死在疆場上不久…後世李廣的名聲很大,所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大概是他在封侯之路上過於坎坷的經歷讓不少郁郁不得志的文人有了共鳴,他成為了不少文人墨客都愛提到的一個古人。

事實上,處在他所在的這個時代,大家是沒有那種感覺的——他是個大人物不錯,看他的履歷就知道了,是個狠人!但話又說回來了,江山代有人才出,他是狠人,光芒更甚於他的衛青、霍去病這些人又怎麽說?

他的難封並非是劉徹不公,而是他自己的命數實在差了些!看他這些年的戰功就知道了。不論名氣多大,多受手下軍士的推崇,這幾年他沒有拿得出手的戰功卻是事實!總不能因為他幾次失了戰功都不是他的能力問題,就補貼他一個侯爵吧?

不過他這些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加上確實是死在戰場上了(雖然不是死在作戰的時候),朝廷多少是有一些照顧的。比如他死後的余澤可以蔭蔽子弟一番,子孫後代想要入朝為官總是有門路的。

這也是漢代官場的常規操作。

陳嫣不知道的是,這個李廣之孫名叫李陵,而這也是一個很有名氣的人物。只是他還不夠有名,所以陳嫣並不記得…但陳嫣記得一件因他而起的事,那就是司馬遷受宮刑。

司馬遷受宮刑就是為了幫他說話,當時他是降了匈奴。

不過那都是後來的事了,而且在陳嫣的影響下,這件事會不會發生還不一定呢。

劉徹再指了指左邊陳嫣覺得眼熟的年輕人:“阿嫣覺得的眼熟也不奇怪,這是去病昆弟。去病少有求朕之時,前些時侯卻特地舉薦了這個弟弟。仔細看看,確實與去病生的有些像。”

這就是霍光?陳嫣還覺得有點兒驚奇。這個霍光相比起霍去病的知名度就低的多了,但排除掉屬於霍去病的厚厚濾鏡,就事論事的說,他這個弟弟或許是對西漢歷史影響更為深遠重大的人!

這個人會成長為真正的一代權臣!

“方才還覺得很像,如今陛下一說又覺得不像。”陳嫣搖了搖頭。霍去病和眼前的年輕人都是氣質較同齡人沉穩的多的那種類型,但是霍去病在少言沉穩之余,整個人的氣質是鋒利的,站在那裏就存在感十足。

眼前的年輕人不同,攻擊性要小了不少。

發現天子和不夜翁主的注意力幾乎全在霍光身上,李陵頗有不忿。如今還在侍中位置上的數人,他最看重霍光!因為兩人的年紀差不多,來到天子身邊做侍中的時間也是前後腳,彼此之間是很明顯的競爭關系。

相比起霍光,他不覺得自己差在哪裏。他自己是文武全才,從小在家族中、在地方上都是很有名的。如果不是這樣,來到天子身邊做侍中這樣的美差,也落不到他身上。雖說這是祖父的余澤,可祖父的兒孫可不止他一個!

而這個霍光,在各方面還不如他呢!但因為是驃騎將軍之弟,便處處被高看一眼。別人也就罷了,關鍵是天子也因此格外注意他!

如果霍光真有本事讓他心服口服便不說了,但事實是,霍光沒有這個本事——其實這不奇怪,李陵是邊郡子弟出身,看起來沒什麽資源。但事實是,李廣已經發跡多年,李陵本身是享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資源的!霍光則不同,他的父親霍仲孺只是一個小吏,霍去病發跡也就是這兩年的事,在此之前並不能改變霍家的情況。

霍去病是因為母親衛少兒是衛子夫衛青的妹妹,這才得到貴族的身份,獲得頂尖的教育資源的。霍仲孺只是衛少兒當年的情人,戀奸情熱之下生下了霍去病,但那之後就橋歸橋、路歸路了。

衛家發達,並不能給霍仲孺帶來什麽好處。甚至後來衛少兒嫁入侯門,恐怕還會可以忽略曾經的這一段情。

此時一個小吏之家能給孩子什麽程度的教育資源?

霍光本身很聰明,但這不能立刻彌補過去十多年的教育差距。

李陵當然不會考慮那麽多,他又年輕,還不能完全不留痕跡地隱藏自己的心思。當下便主動道:“稟陛下,臣亦能舞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