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鹿鳴(4)(第2/4頁)

說完了彩票的事情,陳嫣才提起了一件一直想說的事情。

“陛下…我聽聞您令人鑄新錢,以為‘白金’,可有此事?”是的,陳嫣要說的就是‘白金’的事情。她之所以這麽著急回長安,很大原因也是白金的事情牽動著她,她生怕‘白金’由計劃變成現實。

“是有此事…”劉徹並不覺得白金有什麽問題,但是看陳嫣的神色他本能地覺得這其中問題大了,立刻問道:“怎麽了?”

陳嫣沒有多余廢話,開門見山道:“白金實非善物,趁未流於民間,陛下還是收回成命吧!”

陳嫣說這些話的時候沒有多想,但一旁的張湯等人卻嚇的要死!

是的,他們知道陳嫣是狠人,對於天子來說也有著非常不一般的意義,平常說話做事也很少有顧忌的時候。但是陳嫣現在的樣子也太超過他們的認知了…簡單來說,陳嫣現在犯了一個大忌諱!

天子會犯錯嗎?讓後世的人來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然會犯錯啦!身為皇帝並不會減少錯誤,相反,各種錯誤只會更多、更大!

但是在封建社會,卻不是這樣的。特別是在漢代,這方面的傳統更強!

皇帝是不會有錯的,假使這個國家真的有什麽不好,錯的也不是皇帝,而是輔佐皇帝的人!所以常見的觀念就是,皇帝始終是好的,壞的是皇帝身邊的佞臣/妖妃/奸宦…就是他們,蒙蔽了天子!

就算臣子要針對皇帝的某些想法提意見,也不能只說自己覺得皇帝的這個想法有問題!而是要先自我批評一通,然後謹慎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歷史上張湯之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天子想讓他死,但又不能直接下令殺了他。因為這會讓他的名聲有瑕疵,所以讓人傳信給張湯,只到了天子想法的張湯就自盡了。

這個問題是很簡單的,如果張湯在知道天子想法的前提下還不去死,這是置君王於何地?為了保全天子的名譽,他也只能去死了。這就是所謂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就算是讓人去死,這也是有理有據,容不得一點反抗的!不管反抗的理由是什麽,這都是叛逆!

正是因為皇帝不會有錯,這個概念在此時是如此的明確,所以歷史上劉徹下‘罪己詔’才能有那麽大的作用!因為那等於是皇帝自己承認自己錯了!這種事,震撼是很大的。

他玩這麽大,其他的人自然也就覺得天子是真心悔過的,就算是想要造反的民眾也會覺得皇帝是好皇帝,還可以搶救一波…

而罪己詔這種東西,玩的多了,大家也就看穿了。所以歷史上下罪己詔的皇帝不止劉徹一個,而真的有那麽大作用的,卻只有劉徹。到了封建社會晚期,罪己詔這玩意兒根本就是玩笑一樣。

皇帝寫這個就是表明一下態度,他姑且寫著,其他人也就姑且聽著。

這就如同‘割發代首’,曹操那個時候可以那麽玩,越往後就越不管用了!

之前也有人覺得‘白金’有問題,這個世界上並不缺少聰明人!或許別人看的不如陳嫣那麽透徹,但要說沒有一個人發覺‘白金’的問題,這也太搞笑了!在朝廷之中可不缺少這個時代的精英!

只是有些事就算知道了也不能說,可以通過迂回的方式提意見、諫言,但是只說皇帝錯了!這可不行!

說的更明白一些,這種事可大可小!諫言是可以做的,歷史上東方朔還時不時指出天子做的不對的地方呢,但那是針對一些不那麽敏感的方向。沒有觸碰到劉徹的敏感神經,也能一笑了之。

但是,真的在大政上對劉徹有意見,這是絕不能忍的!

劉徹可是能用‘腹誹’給三公九卿級別官員定死罪的皇帝!可見他對於這種事情的容忍度不高。

因為各方面的顧慮,很少有人勸劉徹不要弄白金。就算有人勸,也是很講究策略的(說是講究策略,實際上就是怕擔上事兒,力度很小,不疼不癢),像是陳嫣這樣開門見山、劈頭蓋臉就說劉徹不對的,張湯他們都是背後一片冷汗。

在他們看來,天子當然不會因此對‘不夜翁主’喊打喊殺,但心中不快是肯定有的,說不定還要責罰…只是這樣到底不夠出氣,到時候說不定他們這些人也得捎帶著吃掛落!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劉徹的神色一點變化都沒有,只是點了點頭,示意陳嫣繼續往下說。

陳嫣也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對的,便把自己所想到的白金可能帶來的問題解釋了一遍。

劉徹覺得她有問題,自己被冒犯到了嗎?說實在的,有一點點…從他坐到現如今的位置,敢於直說他錯了的人越來越少。被人捧習慣了,冷不丁這樣一背刺,心裏說沒有感覺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