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麟之趾(5)(第2/4頁)

當然了,蓬萊島上的城市顯得特別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裏是有規劃的。

城市在興建之初大都是有規劃的,比如說大漢的長安,方方正正一個城,城裏面的閭裏也是方方正正,不是規劃出來,能這個樣子?

但也有些城市沒那麽有規劃,而是自然聚落而成,等於是先有了城裏的人、建築,這才往外面圍了一圈。

但不管怎樣,即使是有規劃的城市,也會面臨建城日久之後,城市沒那麽規整的情況——城市人口越來越多,消化能力越來越差,然而城市本身是不變的,這個時候就得給城市打補丁。補丁打的多了,總會有繼續不下去的那一天。

就像是唐代京都也是‘長安’,但此長安非彼長安!因為漢代長安營城日久,就連腳下的土地都成了一片鹽堿地,在此基礎上建城不可為——所以唐長安城是在漢長安城不遠處再建的。

現代人有下水道,有城市垃圾處理系統,有…有數之不盡的東西,就為了保證城市的運轉。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身處其中,因為太常見、太理所當然了,反而一無所覺!在這件事上,古人的條件遠比不上現代人,自然是飽受困擾。

就比如倒垃圾這件事,古人也有清理垃圾的,不然全都傾倒在家門口。那不早就被垃圾埋了麽——很多人對於人類的垃圾制造能力是有誤解的,根本不知道一個人一年能制造多少垃圾!

古人的垃圾少不少,但他們處理垃圾的能力也更弱。

古人的垃圾,可以再利用的,肯定會被再利用,實在無法的就只能運出城了。而運出城也沒有太多好的處理辦法,一般是講究些的填埋,不講究的直接傾倒就是了。但即使是填埋,以此時這樣原始、低效的填埋,城外很快也會沒有可以填埋垃圾的土地。

久而久之,城市就是被垃圾包圍的城市了。

更別說,城市裏的垃圾弄出城外,其實只有某些區域才有這個條件。比如說貧民聚居的區域,哪有這個條件!垃圾遍地、汙水橫流,即使隔了兩千年,全世界的貧民窟也是一個樣子。

陳嫣在蓬萊島建城的時候,完全杜絕了聚落成城,而是純粹計劃的產物!因為是計劃的,所以可以避免掉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問題。

以永安城為例,陳嫣是用唐長安城的概念去修建的——方方正正一個城市,裏面再用方方正正的方式分割成一個個市坊,最後市坊裏面的民居也不例外,全都是板板正正的。

當初修房子的時候,陳嫣就先把民居、商業區、工廠區什麽的全都劃好了!,所以看上去格外清爽…是的,在還沒有住這麽多人的時候,她已經把永安城以三十萬人的城市規模規劃了。

所以現在整座城市‘一環’才完工,‘二環’休了一半…這樣也夠用了。

而現在隨著人口增多,只要接著修就可以了,二環、三環,根據一開始的計劃,可以修出三環來。如果將來三環也住不下了,還可以以現在的城墻為三環界,往外擴出四環、五環來!

不過陳嫣覺得那太遠了,以古代城市的承載力度來說,五環這個極限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達到。

真到了那個時候,還可以在周圍建新城,成為衛星城…總之她是想的很遠的。

在永安城搞房子,是不存在完全的私人行為的。那些遷移過來的自由民,如果選擇過城市生活,就會分到一座房子,只是這個房子並不是白給,而是陳嫣出一部分錢,他們自己還要出一部分。現在沒有錢也不要緊,可以貸款,然後慢慢還。

這種安置房,貸款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利息。

這個時候的房價也便宜,還款是很輕松的。

不過也有些人看不上這種安置房,想要買大房子,又或者有些人想要換房。這個時候,要麽看看城裏有沒有合適的房子,有的話就可以去買。如果沒有,那就只能自己建造了。

建造也不是隨便建造的,出售各種用地的時候也是一個又一個的‘小方塊’為單位,大房子就買多個小方塊——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極大滿足了陳嫣的強迫症,整座城市看起來真就是棋盤一樣。

人對於整齊都有一種天然的喜歡…雖然一開始的時候覺得這樣有些過頭了,但現在生活在這樣的城市,大家也覺得蠻好的。

而這種整齊,只不過是陳嫣計劃城市的第一步而已!因為房子建的很有計劃,其他的也就能跟著計劃了——垃圾池、排水暗渠(直到封建社會晚期,許多大城市的下水道都還是明渠,也就是排水渠…不僅臟,還很容易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填起)。

永安城或許沒有高科技,但是在公共服務這一點上完全達到了近代水平——相關概念總是有的。考慮到此時城市規模,倒也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