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東山(1)(第2/8頁)

因為兩方相隔太遠,大多數消息都是從中間商那兒得知的。這些連接東西方商路的商人到底在言談之中說了多少假話,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而就是這種不知道真假的零碎言語,也是少的可憐的。

關於這一點,從羅馬被稱為‘大秦’就能看出了…而陳嫣就偏偏一口稱呼人家作‘羅馬’。

陳嫣對羅馬很多東西都很推崇,特別是‘百工技藝’這一塊兒,簡直贊不絕口。另外,也對羅馬的一些先賢有很不錯的評價——劉徹甚至感覺到,陳嫣似乎覺得大漢之下就是羅馬了,至於當時還讓大漢覺得喘不過氣來,始終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的匈奴,她反而是一種滿不在乎的態度。

光憑這一點,就足夠劉徹對這個‘羅馬’印象深刻,即使是多年以後的今天提起,依舊記憶猶新。

然而要讓陳嫣來說,她當然會對匈奴不以為然,對羅馬推崇備至。雖然她常常告誡自己,不能站在現代人的立場看待這個時代的許多東西。但某些時候她無可避免地還是要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看這個時代的許多存在。

有些事情,已經是一種習慣了,不是說扭轉就能扭轉的。

對於‘陳嫣’來說,匈奴是必然要被打敗的,就像那些在他之前在他之後都威脅過中原王朝的北方遊牧民族一樣…或許在漫長的歷史中,北方遊牧民族勝利過那麽兩三次,但那無損陳嫣的自信心。

畢竟,以武力征服了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如果真的想統治中原,最終還是得接受中原的一切。從這個角度來說,不能說北方遊牧民族征服了中原,應該反過來說是中原文明馴服了北方遊牧民族。

而羅馬,雖然羅馬在後世的地位有些被過分神話了,如果不是西方文化的強勢,羅馬可能不會被拔高到那個程度。但就事論事地說,羅馬即使褪掉那層光環,也是非常厲害的!

後來近代西方搞文藝復興,復興打的也是古希臘古羅馬的招牌,由此可見人家確實是有點兒東西的!

羅馬的自然科學啟蒙就做的很好了,雖然在最開始的時候這並不能幫助西方人在應用科技方面超過東方,但卻為未來的發展打下了不俗的基礎。

另外,哲學方面的研究也很不錯…倒不見得比華夏好,但他們那條路也確實有自己的優勢——華夏這個時候雖然沒有正兒八經稱為‘哲學家’的人,或者稱為‘哲學’的學科,但卻並不缺乏實質上的哲學。事實上,讀過古代經典的就知道了,先賢的哲思在古代著作裏到處都是,只是無人將其總結起來而已。

羅馬的農業也很值得學習,華夏的古代農業以精耕細作聞名,但這個時候還沒有真正開始精耕細作,所以和同時代的其他文明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優勢。相反,這個時候的羅馬的莊園經營思路很值得華夏這邊借鑒,人家和華夏的莊園經營走的似乎不是一個路子。

羅馬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偉大‘遺產’…正是這些,讓羅馬在全世界人眼中都成為了不得不看重的存在,陳嫣也不例外。

“聽你說過許多回‘羅馬’了…”劉徹似乎是想到了什麽,嘆了口氣:“十多年前朕也曾派遣許多年輕人出使西域,希望能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如今數年不還,想來是再不回來了…若是這些人一直往西走,說不定也能抵達羅馬…”

陳嫣知道劉徹說的那次出使西域是怎麽回事,這件事可是大大的有名!不為別的,就因為這次出使西域裏面的正使是個年輕人,他的名字叫做‘張騫’。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此人在歷史中的地位,以及對歷史的影響。

在這一次出使西域的過程中,他確實吃盡了苦頭,但最後以絕對的幸運返回了長安——往來於通往西域之路的商隊,每年都要失蹤不少,為什麽會失蹤,大家都是心中有數的。而出使的隊伍是在出使的過程中遇到事了,最後近乎於全軍覆沒!這種情況下他都能全須全尾地返回長安,這不是幸運,也實在沒有其他的理由可以解釋了。

陳嫣其實並不知道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返回的時間,而在其他人看來,出使十多年都杳無音信,除了涼了也找不到其他的理由了。

劉徹如今這樣想,也不是沒有理由的。不過真正說起來,他也不依賴張騫出塞聯系大月氏等西域受到匈奴壓迫的小國和部落了。真要是依賴那邊的利好消息,張騫沒有消息,就應該接連派出使團,並且等到裏應外合的可能才對匈奴出兵。

現實就是,在張騫出塞之前,劉徹就策劃了和匈奴的戰爭。聯系西域,很大程度只是一種補充。有的話自然能錦上添花,沒有的話也不耽誤,總不能沒有那群屠戶,大漢就要吃帶毛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