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葛覃(3)(第2/8頁)

雖然說,在這個時代,他們的日子確實清貧,但那是和後世的地主相比。而和同時代真正的普通百姓相比,他們已經算很好很好的了。

兩百錢一百張紙,一張紙大概就是兩錢。算不上多便宜,但一張紙能夠寫的內容可比竹簡多多了,貴一點兒,就省著點兒用。就像用竹簡的時代,也不見誰是打草稿一樣,在竹簡上隨便亂寫亂畫。

正常情況是,只有正經需要寫東西的時候才會用到竹簡。

這樣一看,紙張的用量也不會太大…紙張對於原本使用竹簡的人來說,不僅不會增加開支,反而會減少開支。

劉徹對於這個賣價非常滿意——他沒有再追問造價了,因為他意識到這個問題沒有什麽好問的。不同的人去負責造紙,造價本來就會有差異。如果人選的不對,一個上好的生意,最後虧錢了,這也不奇怪。

造價這種存在,上報的時候就很奇怪了。

像是同樣的東西,同樣的質量,少府生產的和外頭商人生產的,前者成本要高出一截,劉徹說過什麽嗎?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不用再說了。陳嫣提賣價而不提造價,就是因為這上面她無法為別人做保證(劉徹這個時候自然明白,她不會獨吞這門生意,不然的話這個時候也不必來找劉徹了),她只能保證自己的賣價。

不過劉徹不知道的是,陳嫣自己其實對這個賣價並不算滿意…還是太貴了。劉徹考慮消費能力,考慮紙張的價值,並不覺得這貴。而陳嫣,對於自己在現代時使用紙張的感覺,自然覺得這很貴!

那個時候 ,誰會因為多用了一個草稿本心疼嗎?

後來還是下面的人把一切成本列的清清楚楚了,陳嫣才只得承認…時代不同,一切根本無法混為一談。在純手工制作的年代,談機器制造的廉價,這就是胡鬧了!實際上陳嫣不知道,即使是明代這種手工造紙業已經非常繁榮、成熟的時代,紙張也不是‘廉價品’。

一刀紙半兩銀子很正常,再便宜的不是沒有,但那就不太好用了。而那個年月普通的三口之家,十幾兩銀子就能過一年,還不是苦哈哈地過,至少溫飽是沒有問題的。這樣一對比就知道了,紙這種東西,在進入工業時代之前就沒有真正便宜過。

只不過是從‘貴’到‘沒那麽貴’。

所以白紙取代羊皮紙,取代竹簡布帛。

“紙並非是銀鏡、香水,若是售賣,其中有許多計較之處,所以特意來與陛下商談。”陳嫣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不用她把話說透,劉徹也是懂的。能夠搞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種操作的天子,他顯然也是很懂思想文化控制這種工作的。

現在紙擺在眼前,就算他還沒有把事情考慮周全,也能抓住其中的關鍵點了。

“你且說,如今你是作何打算?”劉徹點了點頭,原本因為陳嫣到來的輕松之色沒有了,現在的他完全就是處理政務時的狀態。嚴肅、敏銳,以及多多少少的冷靜(劉徹從性格上來說其實是個很情緒化的人,處理政務的時候也無法避免這一點。然而,相比起平常,那已經收斂了很多了)。

陳嫣已經計劃了很久了,這個時候說來當然順暢。

首先,生產白紙,她可以生產,少府也可以生產…她會派人告訴少府技術,並且幫忙建立起第一座作坊。另外,也可以讓其他人也跟著生產,陳嫣不要錢傳授技術也是可以的。

當然了,這要看劉徹怎麽想。如果他想多點兒收入,就可以少府和陳嫣壟斷這門生意。如果他想紙張的價格進一步降低,推動普及,方便沒什麽錢的知識分子,那就向外擴散技術。

充分的競爭可以逼迫經營者提高管理水平、壓低成本,最終消費者得到商品的價格也會比較便宜。

說實話,如果是幾年前,劉徹會想也不想就選後者。他能在乎這麽點兒錢?人家從小就是富過來的,根本不知道缺錢的滋味兒。後者可以讓白紙價格進一步降低那就選後者唄,也算是給讀書人好處了。

做事得大氣一點兒!這個時候雖然還沒有冒出‘與民爭利’這樣的理論,但大概的想法還是有的。

但是現在,劉徹就不能輕輕松松說這種話了。

倒不是說他現在沒錢了,而是花錢的地方真是多!除了正常的開支,比如說政府維持、地方治災、軍隊軍費、皇家基本開銷…這些以前的皇帝也是要花的。劉徹手上還有一些額外的開銷,比如說打匈奴,再比如說一些大工程。

軍費什麽時候都要開支,但是大漢是在劉徹手上才開始真正正面對抗匈奴的,這種情況下的軍費開支完全不是一個規模!為了對抗匈奴,得訓練新軍,得建立騎兵…這些就是流水一樣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