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葛覃(1)(第3/5頁)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陳嫣的許多產業就是如此…大家知道賺錢,知道規模很大,但那又怎樣呢?蜀中那些冶鐵的礦老板,東海那些煮鹽的狗大戶,誰的生意不大,誰的額錢不多?也沒有人見到他們起來了,就想著要擊垮啊!

其實這麽想也不算錯,很多巨賈手上掌握的資源已經可以影響到社會了。最直觀的,一些糧商不就常常在災區搞風搞雨,油鍋裏的錢也想撈出來花麽!這麽做,常常會導致一些地方的糧價上漲,災情更嚴重。

這算不算影響民生?當然算!事實上,進一步調配資源,這些人能夠做到的事情更多。

只不過他們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這麽大能量,對於自己手中的資源利用,用後世人的眼光來看,其實是相當粗淺的。

陳嫣和他們不同在於,她比他們的資源更多,手握滿手王炸,與此同時,她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麽——只不過其他人不知道而已。

由此,陳嫣很多產業的經營都可以用‘悶聲發大財’來形容,可以說是相當雞賊。

最為高調的大概是交通號,有許多幹股被分了出去…這也是因為交通號的‘威脅’是看得見的,如此操作,團結了一部分有權力的人的同時,有些人也能夠放心。

而白紙…這個東西在這個時代並非一般的商品可比。

或許一開始大家不會注意到,但隨著紙張的普及,就算是再小白的人都會回過神來的。

紙張本身並不是文化,它甚至都不是文化的載體,它就是一個文字的載體而已。但就像是工業革命一樣——給社會帶來革命性變革,並且由此塑造了不同時期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打開了新時代大門的金鑰匙,也從來不是文化本身,而是具體作用到生產商的機器。

紙張,這種輕便、便宜、耐寫的書寫材料一旦上線,再加上陳嫣的推波助瀾,取代竹簡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而這,本身就會帶來巨大的變革。

學習成本大幅下降,書籍的傳播變得更容易,各個學術大佬傳播自己的學術思想也變得簡單起來。

在竹簡時代,書籍的傳抄向來是小範圍內進行的,也沒有人想過要一部書抄個成千上萬遍,然後傳遍天下。不是做不到,而是竹木這種書寫工具本身的麻煩,讓大家覺得沒必要找這個麻煩。

由此,書籍就成了小圈子裏的奢侈品。

白紙就不同了,雖然只是書寫材料的不同,但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原本要用一個馬車來拉的書籍,寫在紙上,或許就是一本書而已,拿在手上也輕輕松松。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搬家,往往要用一輛又一輛的馬車拉書,所謂‘學富五車’,聽起來很厲害,實際上那是竹簡裝滿了五輛車。後世的學生,只要小學畢業,所學的知識量就超過這個了,這還是只計算教材!如果算上課外書,現代人的閱讀量比起古人真不知道高到哪裏去!

表面上看,這些讀書人並不用自己承擔搬運書籍的麻煩,自然有奴仆之類代為處理,書籍是重是輕對於他們來說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現實卻不是這麽簡單的,先不說也有用不起奴仆和馬車的讀書人,書籍的運輸也不只是讀書人的事,可能社會各階層都有可能參與進去…就說這些有錢的讀書人吧,這樣難以運輸的書籍對他們來說也是負擔。

或許這個負擔不是那麽大…但終究是負擔。

陳嫣上輩子那會兒流行各種手機APP,這些應用軟件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盡量節省用戶的注冊成本——其實所謂的注冊成本,就是填一個賬號,弄個密碼,關聯一個手機號什麽的,但就算是這樣的成本,也是很多人不願意承擔的。

所以各種簡單的關聯方式產生了…用一個別的應用軟件的賬號可以直接登錄,除非是競爭者,不然大家都是盡量擴展可以關聯登錄的應用軟件的,很多時候一個微信、QQ、微博什麽的,就可以登錄絕大多數應用了。

人類的懶惰其實是沒有底線的…不用否認了!有的時候看似只是一點點麻煩,對整個社會來說卻是影響深遠。由竹簡到白紙,省掉了那麽多麻煩,原本許多倍禁錮得到書寫需求立刻會迎來自己的爆發!

這個,陳嫣是絕不懷疑的。

白紙對思想文化上的影響是如此容易被預見,以至於沒有人會視而不見。與其等到事情變得麻煩起來,最終變成自找麻煩,還不如在最開始的時候就做好相應的準備——第一粒扣子要扣好了,這樣接下來才不會一直錯下去。

公元前的西漢,或許在科學技術上有很多都不能理解,但在政治、思想、文化這些東西上,此時人的研究已經很不弱了!想想吧,主父偃幾年前提出了‘大一統’(其實大一統也不能說是主父偃提出的,應該說這是一種社會思潮,有的人支持,有的人不支持,而某些人還會進一步闡述、完善這一理論,主父偃就是闡述者、完善者之一)…甚至幾年前董仲舒也在《舉賢良對策》中提出了極為有名的‘天人感應’‘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等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