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采薇(16)(第3/4頁)

土地收入不足,那麽其他收入就得提起來,不然就無法維持頂層貴族的體面了…王家當然很多太後和皇帝的賞賜,但也不可能靠這些賞賜過活。還是那句話,沒有功勞,一開始為了提拔這個太後娘家,賞賜個幾次也就行了,沒有一直‘扶持’的道理。

這種情況下,在商業上找出路就是很正常的了。無論是自己經營了一些生意,還是更簡單的收幾個大商人的‘保護費’,把錢躺著也給賺了,對於太後娘家的王氏都是輕而易舉!

這種情況下,擡出陳嫣的名號,確實會很管用。

但陳嫣在長安做事的時候一慣非常小心謹慎,這種小心謹慎有的時候甚至會矯枉過正。比如報名號這種事情,她就怕被人誤解為她是想仗勢欺人,暗示著要白嫖、威脅什麽的。這種事一旦開了頭、壞了規矩,就算她自己沒有這個意思,也怕其他人不能安心。

所以即使只是普通的報出名字,想要和人公平交易,也幹脆避免了。

換做平常,陳嫣也就不糾結了,反正她也不是很在意土地財富,懶得麻煩就隨它去了。現在卻不行,這邊已經是最好的位置了,看了這邊再看其他,總覺得有些將就的意思。

“這許姓人家是行商的麽?”陳嫣試探著問。

“並不是。”出乎意料的,辦事的人否定了這個試探。其實也是,如果許家是商人,他也就不會這麽難辦了,不用等陳嫣來教他,他也知道可以拿對方無法拒絕的商品來換啊!

這就是陳嫣原本的打算之一,用資源去換!那些商品雖然有一定的價格,但是在市場上真的用這個價格卻不一定真的能夠買到貨!因為供不應求是陳嫣名下產業生產的許多商品的共同特點。

這樣一來,這些商品就和土地一樣不再只是錢的問題了,還是一種稀缺資源。

所以拿這些稀缺商品換土地是行得通的…

如果不太喜歡這些稀缺商品,那還有陳嫣的集團能夠給出的各種‘方便’…這是隱形,但如果會用就會更加有用的資源。

“那許姓人家就是關中地主,不過家中有一子,正在蓋侯府中做門客。”

陳嫣這下理解了,原來是為了兒子的未來才投效在蓋侯王信手中的。或者說,這是為了自己的家族!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如果家裏能出一個正經官員,那就相當於改換門庭了!考慮到這個時代老子當官了,兒子一般也能當官…這個改換門庭還相當持久呢!

這也使得人們對於這一條路趨之若鶩!

只是這一條路走起來並不容易,其中最大難點就是第一步,混進官場!對於家裏沒人當官,也沒錢買官,只是普通有錢,能夠供出一個讀書子弟的人家來說,這一開場簡直毫無頭緒!

一個是舉孝廉,搞地方推薦。這個歷史上很有名,是察舉制。這個名額太少,一個地方幾年都才能出一個,所以可以想想,至於當成是唯一的一條路,還是免了。

另一個是自我推薦,長安這個地方多的是自我推薦的讀書人,就好像全天下有志於‘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讀書人都湧過來了一樣。這個自我推薦又有幾種操作手法,主流的就是向皇帝進書,在長安靠學術揚名,以及成為長安一些權貴人家的門客。

其中最具有操作性的就是成為門客!

沒有科舉制的時代,朝廷重臣、貴族等推薦自己的門客給天子這是非常正常的。往前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這更常見,這也算是一種繼承了。

不過成為門客也不是想成為就能成為的,特別是一些重要人物、在宮廷之中很能說的上話的人的門客,大家都想做,那就造成了門檻較高!這種時候,想要從眾人中脫穎而出,一般要麽自己真的非常出眾,要麽就是有背景。

前者不用多解釋,對於大貴族來說,這樣門客是自己的好幫手,將來推薦給天子也能討好天子,另外還能在政治上有一個有潛力的同盟,簡直美滋滋!所以這種優質門客,大家都搶著要(除非這種‘優質’不符合主流,當事人沒有看出來)。

後者就很有說頭了,要說有什麽頂級的背景,那是不可能的!真的有的話就不回來做門客了。但背景卻又是確實存在的,比如某某名士的弟子,他們的老師就是一個招牌,讓他們和別人相比憑空高了評價。

可以想見,這個許姓人家大概就是這樣,想要讓兒子走當門客這條路。而在這條路上兒子又不算特別有優勢,所以就幹脆把自家投效過去了…真可以說是‘破釜沉舟’了…似乎華夏民族從一開始就非常熱衷於改變自己的命運、家族的命運呢…

雖然許家的家產應該不算什麽,但他家有一件有錢也買不到的寶貝,祖上傳下來的長安城外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