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淇奧(2)(第2/4頁)

走海路運來的大漢貨物,可以在天竺賺到大錢!最受歡迎的就是絲綢了,在沒有瓷器的時代,絲綢就是全世界的硬通貨,也是最受歡迎的國際大宗商品!陳嫣不會安排人在天竺分銷,也做不到,所以貨物出了港口就會賣給天竺人。

掌握了港口周邊的勢力就是二道販子,過一道手而已就能賺的盆滿缽滿,誰又會和錢過不去呢?真的讓陳嫣沒辦法做生意了,他們也得不了好處!甚至其他地區也會失去大漢商品。

如此一操作,租借的、專屬於陳嫣的天竺港口就紮根了下來。看著是在暴風驟雨中駕駛一葉扁舟,十分兇險,實際上十分穩定。

借著這個機會,陳嫣還引進了許多印度的植物…有些成功了,有些失敗了,不過不要緊,哪怕能夠成功一樣也是好的——比如陳嫣就在印度發現了茉莉花!當地人也很喜愛。

其他人無動於衷,這不過是一種異邦花朵而已,在他們看來和其他的花沒什麽不同。因為氣候、地理條件等大異的關系,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花草樹木這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天竺的各種花草不要太多!

但陳嫣就是一眼看中了茉莉,讓人帶了回去,細心栽培!

她看重茉莉的原因很簡單,在後世足夠出名——這至少說明了茉莉花符合華夏人的喜好,這樣才能在眾多花卉中脫穎而出,成為普及極廣的人氣花。用後世的說法,這叫做經過了市場檢驗。

而且她打算研究香水,而香水這種東西,她雖然曾經手制過。但在考慮現在的工藝條件,以及她所了解的幾種工藝,最終還是覺得‘脂吸法’最有可行性。而適於脂吸法的幾種花草中,最老少鹹宜、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茉莉花了。

除了茉莉,印度之行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收獲,每一樣都讓陳嫣感到驚喜。果然,總在大漢的一畝三分地上打轉是不夠的,這片土地上雖然還有很多人沒發現的好東西,但到底已經開發了數千年了。不比外面的土地,入目所及,好多新東西!

陳嫣就這樣在海上漂了一年,也不只是在印度、南越徘徊,她還監督了各處港口的建造,每到一處都會巡視一番。還有南方那些產業,過去沒機會看,這次也去看了看,也顯示確實有她這麽個老板在。

最重要的是蓬萊島的建設,她可沒忘記她是把這裏當成最後一條退路的!她對這裏十分上心,也趁此機會去看了。

此時建設工作才剛剛開始,也就是建立了幾個聚居點。其中蓬萊島偏北邊,最初登陸的一個點,因為本身就是極好的天然港口,首先被占下作為重點建設‘城市’。和大漢此時的城市沒得比,連縣城也不夠格,但確實是按照城市的規格來的。

這裏的定位是港口城市,為了推動這裏發展,陳嫣在這裏建了一個造船廠——造船廠需要大量工人,不少人遷移了過來,也是為這裏增添了不少人氣。

然後陳嫣又在災荒地區買了不少人,都是一戶一戶地買的。此時的地主災區買人都喜歡要青壯年男女,這樣才能做事,至於老弱病殘,趁著災荒時餓死就是了。這也是為什麽這些人買人都要在災荒發生中期,此時老弱病殘死完了,青壯年也被逼到了絕路,方便壓價。

陳嫣答應一戶一戶地買,這些人便同意來蓬萊島這麽個海外之地。不到絕境,誰又願意拋棄自己的家人呢?

這些人在港口城市周圍的莊園裏工作,陳嫣也沒想過讓他們當奴隸。所以最開始就許諾了的,做滿一定的年份,只要沒有犯錯,就恢復他們良民的身份,並且給他們分土地——反正蓬萊島上的土地就放在那裏,也不用花陳嫣的本錢。

這份許諾也是讓這些人答應來海外的原因之一。

到底是海外呢,即使是賣身,大家也想選個好的,而海外島嶼這麽個地方,絕對不是大家優先考慮的。

這座‘城市’被命名為‘先登’,以紀念這裏是第一個登陸點。

雖然已經開了個頭了,但蓬萊島的情況還早著呢,陳嫣就算想做些什麽,那也太早了。所以陳嫣也沒有在蓬萊島呆太久,只不過安排了下一步工作,就離開了。

就這樣,逛了一圈回來,人也累了,現代旅行都是一件很疲憊的事情,更別說在古代了。之後近一年的功夫她就窩在了不夜縣,根本不帶動窩的——這一年時間在外晃蕩,長安找她的風頭也算是避了過去。但她還是有些不安,不動窩是因為疲乏,也是因為想隱藏自己。

她就安安分分呆在不夜縣,平常根本不出門的,除了櫨山莊園自己的人,其他外人甚至不知道這裏頭住了個主人,只當是和以前一樣,主人不在家呢!

最近她實在有些呆不住了,就把一應事務甩鍋給了桑弘羊等人,自己隨便找了個借口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