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大車(12)(第3/4頁)

三千匹,一萬匹?這個數字著實不小了,不過再大的數字放到海貿裏都不顯的大了。海船能運送的貨物多,如果只做單品利潤大的寶貨,船要如何才能裝的滿呢?所以海運裏面用來填滿貨艙的還是那些相對便宜的貨物,以量取勝。

就算是在國外價格極其高昂的絲綢,其實單純以單價來說都不算貴,至少要比珠寶首飾之類便宜的多。再考慮到西方那些地方大多盛產金銀,物價本來就貴一些,絲綢也只能算是奢侈品裏的日用品了。

至於棉布,價格只會更低!

當然了,從國外運回來,走這麽遠的海運,即使是泥土也得賣出高價,不然要如何才能回本呢?

陳嫣其實也不確定這棉布適不適合作為進口商品,如果能夠壓低運費,使之最終售價保持在比絲綢第一個档次的程度,那生意倒還有得做。可若是不能,海運成本過高,導致棉布溢價,比絲綢便宜不了多少…那還真沒有太多競爭力。

不過海運成本也是經過計算的,理論上來說應該是可行的。只不過如果這樣做,利潤就很低了,至少遠低於海上貿易平均利潤率——陳嫣之所以願意忍受這等低利潤,原因在於她想培養市場。

棉布還沒有被市場接受,在農家人研究和推廣種植棉花取得成果前如果能讓市場接受棉布,對接下來的計劃是很有利的。

所謂天下攘攘,皆為利來,誰又能夠免俗呢?棉布賣得好,眼看是一門賺錢生意,想農人推薦種植棉花就很容易了。雖然陳嫣也可以引領興建大型棉田莊園的風氣,但如果可以的話小農家庭普遍種點兒棉花也不錯。

一是積少成多,一家一戶的棉花少,但若是種植的人多了,收獲的棉花可比大型棉田多,這樣更能保證棉紡織業的原料供應。二是棉花到底算是一種經濟作物,單純從收益的角度來說是高於糧食作物的,家家戶戶分一些土地來種棉花,多少能給小農家庭增加一些收入。

而且棉布的市場提前培養好了,日後自己生產棉布再賣,就能立刻成為一宗大生意——這和蔗糖生意一樣,甚至比蔗糖生意更重要,無論從經濟的角度,還是從產業布局的角度。而這類生意即使是陳嫣的腦子裏也沒有幾個,可以說是做一個少一個。

陳嫣讓人取來沒有染色的素坯棉布,有細棉布,也有粗棉布。心知恐怕探路船上的人看不上天竺的染色工藝,覺得回來染成大漢小娘子更喜歡的顏色會更好,反正自家也經營著染坊,並沒有什麽麻煩的,所以才盡是素色。

仔細摸了摸棉布,陳嫣其實是不太滿意的,她本以為此時都是純棉布,應該特別舒服才對…但其實並不是那麽回事。陳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棉線還得經過進一步處理,又或者真正的純棉布就是這樣的,反正織出來的棉布並不綿軟舒適,反而十分挺闊板硬。

細棉布還好一些,摸上去有點兒像牛仔布。粗棉布就不行了,抖開來都是‘啪啪’作響。

陳嫣仔細思量了一下,叫來身邊的婢女問道:“這粗棉布比小戶之家平日所用如何?”

兩個婢女面面相覷,根本答不出來。只一個低聲與陳嫣道:“翁主,奴婢早早便離了家,長在主家,實在不知小戶之家…”

陳嫣聽這話自己也覺得好笑——她不曉得這粗棉布細棉布在中下層百姓中間有沒有市場,難道這些婢女就知道了嗎?她家就算有外面買來的婢女,也得是年紀小時買的!因為這樣才能調理好了拿去用,不然調理好了就能直接嫁人了!

真正的鐘鳴鼎食之家,即使是婢女也是從小訓練的,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整個家族上上下下從裏到外的家風井然。

還是借口無聊,跟著陳嫣一起來看新鮮的裴英上前兩三步,摸了摸兩種棉布,篤定道:“小戶之家所用比不上這個,若是價格低廉,倒是不錯。”

小戶之家並不是赤貧的意思,真正的赤貧連溫飽都做不到,消費力接近於無,談他們有什麽意義?這裏的小戶之家是指多少有些購買力的,至少在吃飯之外能添置一些東西。

只不過真正去看這些人家的生活,其實和後世的貧困家庭沒什麽兩樣,甚至可能更糟糕。

陳嫣並不是不知民間疾苦的那種類型,這一點裴英是相信的,但他也知道,處在陳嫣的位置,沒接觸過真正的底層也屬正常。她沒有自認為底層老百姓過的很好,能和富貴之家一樣吃用就很好了!她這不是還知道問底層老百姓穿衣用布情況,沒有直接覺得這棉布能賣的好麽。

這說明陳嫣是有一個基本概念在的。

裴英相信,如果他對另一個貴族女郎說有些人家連麻布衣裳也穿不上,是真的有可能被回答‘為什麽不穿絲綢呢’,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