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大車(12)(第2/4頁)

不過有總比沒有好,現在也輪不到陳嫣挑剔這些。實際上歷史上從外國引進棉花時也沒有發現新大陸,所以引進的必然也是舊大陸本身的棉種。既然歷史上靠著舊大陸的棉種開辟了棉花時代,說明舊大陸的棉種也沒有差到不能用。

而舊大陸的棉花在此時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埃及,另一個就是天竺了。陳嫣並不了解這一段歷史,所以也就無從得知這到底是兩個地方的同一原生物種,還是原本一母同宗,現在在兩個不同的地方發展出來了。

不過這對陳嫣來說總是好事,如果只有埃及棉花,她得到棉花恐怕要晚上幾年了。現在可以從天竺得到棉花,難度不止下降了一個等級!

天竺此時不止有棉花呢,還有棉布生產,就和華夏養蠶繅絲、紡織絲綢一樣!

陳嫣特意還要來港口看一次,就是為了看看從天竺得到的棉種、棉花、棉布這些東西。雖然她提前已經做好了安排,但就是想要親眼看看這些能夠改變這個國家的東西。

遼東造船廠之前造的新式海船理論上跑到天竺是毫無問題的,之所以現在只跑到南越進行貿易,那是因為海圖海路只探明到那裏。海上航行可沒有那麽簡單,開著船瞎跑就行,沒有合適的海圖,那就得拿命去趟!風浪、礁石…多得是東西要命!

現在有天竺的東西送過來,並不是開通了對天竺的貿易,而是負責探明海路的船已經順利走到了天竺。探明海路本來就是一個危險的工作,所以不可能一艘小船孤身上路,而是三艘船守望相助!

彼此之間隔著一些距離,但又不很遠,一旦出了什麽事,也有很大可能讓另外兩艘船得知。

而這種探路船還是造船廠最新技術的集合,為了保證安全,這種船是不惜工本、不在乎造價的,反正也不會量產——探路船其實就是下一代海船的‘原型機’,當然了,肯定還會有不少修改的地方,但這樣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船並不算小,太小了扛不住風浪,也住不下那些水手和航海制圖人員。固然比不上真正的貨船體量,但搞搞海上貿易問題還是不大的。

這回既然已經順利抵達了只聽說過名字的天竺,探路船上的人一合計,幹脆一部分人下船,去采買了一些貨物——主要是他們知道陳嫣有多在乎天竺,特別是天竺的棉花,陳嫣在海運計劃書裏不知道強調多少遍了!

出於想要邀功的心態,他們決定先行動!

雖然探路船是用來探路的,但裏頭還是裝了不少貨物。主要是船上的地方空著也是空著,裝一些貨物既是用來壓艙,也是多一點兒進項。現在海運項目還遠沒到收獲果實的時候,花銷大、進項少,能賺錢為什麽要放過?生活不容易,還是得會過日子一點兒。

船上裝的貨物價值不一定大,但絕對都是緊俏的、最容易出手的貨物。

陳嫣來到港口,看到船之後立刻被請上了船,得見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東西——棉花、棉布、棉花植株、棉種,甚至還包括幾台紡織機,幾個天竺紡織奴隸。

“鄭管事叮囑過了,讓我等仔細照料這些花木,說是不甚好看,翁主看個新鮮就是了。”這艘船的船長小心著道。

所謂的‘花木’其實就是棉花植株,這會兒養在比較大的陶盆裏,有十幾株。早就過了花期了,但看外觀的話,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還真和花木沒有什麽差別。

這一路辛苦顛簸,而且還是不該這個季節生長旺盛的棉花植株,這個時候依舊還活著…看得出來船上的人照顧的也很是精心了。

其實探路船那邊已經送來了大量棉種,棉花植株就變得不重要了,但出於辦事辦圓滿的心態,還是想辦法搞了一些活著的植株。不管有沒有用吧,反正態度是值得嘉獎的!

探路船當時休整一番,還要在那一片海域進行探索。如果可以的話,繼續往西探索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把天竺得到的東西都交給了停駐在南越的貨船,現在就是貨船將東西帶了回來。

陳嫣觀察了一下這些被認為是花木的棉花植株,總體來說與後世的棉花植株差別挺大…不過考慮到後世的棉花植株因為品種不同,外觀差異也挺大的,這話也不能說死,或許就和陳嫣在後世沒見過的某個品種相像呢?

看完棉花植株,最顯眼的就是棉布了,滿艙滿艙的,最多的就是棉布了!陳嫣一眼掃過去不知道有多少,便詢問船上的管事:“這該有多少啊?”

那船上管事樂呵呵道:“天竺的‘棉布’是極價廉的…對了,天竺那邊我大漢絲綢也極俏,用一船絲綢去換棉布,不知能換多少!鄭管事他們換了三千匹細棉布,一萬匹粗棉布,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