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桃夭(4)(第3/4頁)

兩大箱子的竹簡也不用陳嫣親自看,有陳嫣身邊培養出來的通算學的婢女查驗。若是無誤,陳嫣只用看幾份報表就可以了。

陳嫣報表的時候也挺驚訝的,報表所體現的情況完全超出了她的預料,各方面都是。

就和所有的有錢人一樣,陳嫣是不了解自己有多少錢的,畢竟很多都是產業,估算起來也很不準確。甚至就連切實的金錢也因為不斷流動的關系,變得不甚清晰明了了。

她當然知道自己的事業各個方面都在飛速增長,只是正因為飛速增長,所以某一個印象才剛剛建立起來,往往很快就會被打破。以至於新的面目出現的時候讓人有一種缺乏實感的陌生…我是不是少看了一季的劇情?

而在建元四年,最讓陳嫣吃驚的還是‘泰和系’。

這並不奇怪,之前泰和系積攢了幾年的力量,去年正是大爆發的時候,完成了她第一階段的安排呢!

陳嫣對自己的事業是有過規劃的。最開始的時候她是看到什麽有意思就做什麽,或者正好遇到了某個生意,於是就做做看了。但到了後來她覺得不行,這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做不是不可以,但那只是賺錢而已,無法形成一股力量!

就像是一團沒有骨頭支撐著的肉,雖然肥美,卻也只是肥美而已。

這個時候她就確定了她所有事業的骨架,也就是泰和系,準確的說是泰和系中的‘泰和錢莊’!泰和錢莊是借泰和當鋪孵化出來的,但那只是為了讓新生的泰和錢莊能夠少一點壓力,成長地更順利而已,而不是說泰和當鋪比泰和錢莊更核心。

很大意義上讓泰和當鋪先走,在全國各地建立起分號,這就是為了泰和錢莊鋪路!

錢莊就相當於後世的銀行,無數的金錢在這裏流動。

陳嫣名下的泰和錢莊主營業務就三項,存款、取款、貸款!

其中存款只針對大戶,那種小額戶頭,泰和錢莊是不接待的。這不是泰和錢莊看不起小老百姓,是現在的大環境根本做不起小額戶頭!一個是客人那裏,有幾個小老百姓願意存錢在錢莊?人家就算有余錢,也寧願挖個坑埋在自家床下啊!

就連朝廷都不那麽可信的古代,將錢存進一個私人錢莊?老百姓可沒有那麽心大!這種保守的、防備的心態輕易不能改變,反正陳嫣沒有信心可以改變就是了。

而從錢莊本身來說,也不太願意搞小額戶頭!

開一個戶頭的成本在這個時代是很高的,不僅僅是人力,還得防偽什麽的。如果額度不高,只會做的越多、虧的越多!

取款業務中本地存取沒有什麽可說的,真正能吸引大量有錢人來存錢的是‘異地存取’!

在古代環境下,做生意是很麻煩的!其中一件讓人撓破頭的就是怎麽攜帶大量的錢財出門。宋朝時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是怎麽出來的?還不就是用鐵錢、銅錢,甚至金銀都太不方便了!

金銀先不論,如果是銅錢的話,很多時候同等重量的貨物都比他們值錢了!比如此時,大宗交易最常見的支付內容是布帛!因為同等價值下它們比銅錢輕,而且相比混亂的、良莠不齊的銅錢市場,每匹布帛雖然也有差異,但差異絕對比銅錢要小!

陳嫣消息靈通,倒是知道馬上會有新的金融政策下來——劉徹計劃廢三銖錢,改鑄半兩錢。大概他也是看出如今錢幣市場混亂,私人靠著鑄幣大發其財,得想辦法改變這種情況了。

不過要陳嫣來說,這可沒什麽用!半兩錢打不贏現在市面上流通的錢,劉徹也還沒有那個權威搞死那些私人鑄幣的豪強——這種能靠鑄幣發財的豪強,都不會只是豪強那麽簡單了。

還是得靠將來的五銖錢…就是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有。

不說遙遙無期的錢幣改革,只說現在貨物交易的不便!即使用布帛,甚至黃金來進行商品交易,不方便還是不方便!布帛固然比銅錢好使,但帶著大量的布帛當貨幣做生意…emmm…

黃金倒是不錯,可是哪來的那麽多黃金?漢代的黃金不少,根據史料記載,比後世歷朝歷代都要多!可那也只是相對而言罷了,交易中頻繁使用黃金,根本不夠!黃金最常見的用途的埋在地下——家產和陪葬品。

這個時候要是有人提供異地存取,那就是了不得的福音了!

比如一個人在長安存的錢,他打算去臨淄做生意,到時候根本不用帶錢去,只要去個人就可以了。需要錢的話,直接去臨淄的錢莊分號取錢,方便又安全!

陳嫣為泰和系定下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搭出骨架,現在已經完成了。泰和系在全國幾個大的城市、北方幾個州治所已經有了分號。想要異地取款的,可以在州治所取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