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桃夭(4)(第2/4頁)

他學的那些聖人之言沒幫他找到工作,畢竟長安沒混出頭的知識分子太多了。他沒名氣、沒人脈,自然混不出頭!

後來他發現精通算學的讀書人吃香,立刻就轉換了策略,以算學這一特長找工作。

就是這樣,他應聘上了陳嫣名下某作坊的財務人員。當時據他自己所說,他與陽武侯張蒼是同族,論親戚關系他得管張蒼叫‘伯父’,他這一手算學就是陽武侯張蒼再傳——老師是張蒼的親傳弟子。

說實話,下面人將他推薦上來的時候陳嫣並不肯定他是張蒼的再傳弟子,這年頭很多師承就是全憑嘴在說而已。倒是親族底細查的到,他確實和張蒼在同一族譜上,也確實管張蒼叫‘伯父’。

只不過,這個伯父早就出五服了……

但不管怎麽說,陳嫣讓人對一批算學人才進行了測試,他的能力是達標的,所以就進入了重點培養班。

算盤並不是一個很復雜的發明,但它作為一種算數工具,在古代世界的先進性是毋庸置疑的。陳嫣讓人制出了算盤,然後將珠算口訣歌教授下去,同時推廣更加清楚容易的賬表,以及阿拉伯數字——這些都是重點培養班的進修內容。

在進修之前這些人已經簽署了合同,大意就是老板給他們搞培訓,學習最新的財務知識、技能。他們不用花錢,而且培訓完成之後就可以升職加薪,就算進修班考評結果再差的人都能比之前拿的多得多。

相對應的,他們得和老板簽下五年工作合約。五年之內不能辭職,得為老板工作。

有的人畏懼五年合約,沒有參與進修班,陳嫣也沒有為難這些人,讓他們回到原本的職位繼續工作就是了——反正進修班的成果出來後,大家都會知道進修班的好處,到時候根本不用為‘生源’發愁。

事實也是如此,第一批進修班的成員出來之後立刻成為了財務骨幹!等到人才積累的差不多了,陳嫣就開始進行財務改革,有了現在的財務模式。這個時候體系內部哪還有不知道進修班好處的!都爭搶著進進修班。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現在外界也知道了算盤、阿拉伯數字這些東西。一些大城市、比較敏銳的商人樂於嘗試新事物,開始主動學習。

陳嫣並沒有在這種東西上敝帚自珍,至少算盤和阿拉伯數字這種稍微一點撥就明白的東西別人問她她就說。但是,這些商人如果想要人才,那就只能自己培養了。陳嫣自己人才都不夠呢,她搞進修班是為了解決人才缺口,又不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的。

第一批進修班現在都混出頭了,如張子午,坐上了財務總監的位置。不過憑良心說,他並不是所有人當中業務水平最高的——主要是他業務水平達標的前提下,溝通能力很強!

畢竟,財務總監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自己動手做多少事,了解整個部門的工作到底是怎麽回事兒足矣!而比起專業技能,其實協調上下,溝通內外這上面的能力更加重要。

張子午將一冊竹簡遞給陳嫣:“翁主,甲辰年的總賬以全部出賬…”

除了這一冊竹簡,張子午腳下還有慢慢兩個大箱子的竹簡,這些也是總出來的賬表。這個大箱子可不是一般的大,足夠裝兩個陳嫣進去了!然而這還是總賬出來的結果,須知道,過去一年賬目所用的種種材料和賬表,足夠堆滿這整個院子了!

陳嫣再次感嘆…要快點造紙,紙張帶來的辦公革命,不亞於後世使用計算機帶來無紙化辦公!

若是有可以用來書寫的白紙,這兩大箱子看的人眼暈的竹簡,說不定就是兩個冊子而已!

不過造紙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不,應該說造紙本身並不難,陳嫣上輩子就做過造紙視頻,所以很清楚手工紙的種種流程。問題是,想要制造出達標的紙,這是很難的!

首先,要實現初步的工業生產,這就和當初陳嫣自己一個人鼓搗幾張紙不同了。其中涉及到的不同,那是很多的!甚至一整套工藝都要因此而進行修改!

其次,紙張的配方也得改!她當時自己做,只是為了展示整個制作流程,古人是怎麽造紙的。這樣的話,就不用在意配料昂貴還是便宜了,產地也不用在意——但在古代,造紙原料就得因地制宜!總不能人在北方,造紙原料還得從南方運輸吧?

紙張的話,其實陳嫣名下的工坊已經在研制了,然而到現在為止產出的紙張都還不達標,只能用來當衛生紙什麽的。不過陳嫣也不太擔心,因為她好歹已經指明了嘗試方向,就算是用笨辦法慢慢試,也應該快有結果了。

“辛苦了,若是總賬無誤,總賬房就休息半月,本月月錢翻倍!”陳嫣讓人先將這兩個大箱子搬走,這才說出了大家最渴盼的話——放假、獎金!不同的世界,同一個夢想,只有這個時候老板才是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