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碩鼠(1)(第2/4頁)

現在已有的漢高祖長陵、漢惠帝安陵已經成行多年至於新駕崩的孝景皇帝,其陽陵也有建城邑,即為陽陵邑。

其實到此時陽陵都沒有完全竣工,這很正常,一個皇帝的皇陵從登位時開始修建,若是執政時間不夠長,駕崩之後還沒有修完的,多了去了!不過這也不耽誤皇帝下葬,因為所謂的沒有修完,這就像是建築商修的房子,一期二期三四期,三四期還在修呢,也不耽誤一期入住。

而從陽陵開始動工起,陽陵邑人口遷入工作就已經開始了,到如今十幾年,陽陵邑其實已經相當成熟。

一般的縣城若是建城十幾年,可能不會有什麽氣候,但陵邑這種存在是不一樣的。陵邑占據著政治和經濟雙方面的特殊條件,從一開始的發展就是爆炸式的——政治方面,這是帝陵、臨近長安,有朝廷親自監督。經濟上面,有遷入此城的大豪強從地方輸血。兩相結合,想不發展也難呐!

事實上,再加上日後的漢武帝茂陵,漢昭帝平陵,位於渭河北岸的五個漢代陵邑會合稱為‘五陵’。特別是到了唐代,‘五陵’完完全全就成了權貴富豪的代稱。所謂‘五陵年少爭纏頭’中的五陵,就是這個了!

這樣背景下的陽陵,什麽都可能缺,唯獨不可能缺錢!

有錢就有大宅子,和之前的長陵、安陵一樣,陽陵多的是鱗次櫛比的大豪宅。二三十‘宅’的宅邸,在這裏就像是池塘裏‘咕嘟’一聲,能有什麽小水花?

但宅子不能單純以大小而論,即使是漢時,也有地段的差別,不然長安就不會有尚冠裏、戚裏這種黃金閭裏了!

而陽陵邑,也是越核心的地帶更尊貴——這意味著離官府越近,離帝陵越近。更重要的,這一塊地盤最小,先到先得,後頭的人想要,再有錢往往也只能望洋興嘆。畢竟能被遷到陵邑來,而且還能住大豪宅的人,也不會因為其他人開高價就把自家的房子給賣了。

這出宅邸就是典型的‘貴不可言’!其離帝陵近,而且位置正,正是最最貴重的那種。這種地段,甚至不是早早被安排在此的地方豪強能得,早就被長安貴人留在手裏了——陵邑既然興建,裏面的土地自然也會水漲船高,長安這邊近水樓台先得月,貴族們炒炒地皮很正常!

不過這種地皮炒起來了始終還是要賣給遷入陵邑的豪強的,對於長安的貴族來說,陵邑再好,他們也不可能從長安搬到陵邑去啊!

而能夠從眾多有錢人中間競價得到,這本身就讓人有一種猜測了。

然而進入宅邸內部才會知道,原本的猜測還是太低了!依舊只能說,幸虧漢時在房屋建築方面沒有太多關於僭越的規定,不然的話,這座超規格的宅邸主人死百八十回都是夠的——宅中所用裝飾之類,基本上和宮中差不多!

自然是差不多的,因為當初修建這座宅邸的人是已經駕崩的孝景皇帝,負責施工的人是本來正在修皇陵的少府官員。至於花銷完全走的是少府內庫,裝修方面所需之物也一應同宮中!

這種地方住的當然不可能是普通人,眾人都知,這是孝景皇帝臨終前賜給不夜翁主的住所。所謂‘若有閑時,可來小住’仔細想想其中的心思,大家也只能感慨不夜翁主確實受寵,不愧是有‘獨霸未央宮’之名的貴女。

“自然是不容易的守孝的飯食簡單,那是尋常人家,皇家能一樣?”原來養室裏幫著說話的那庖廚橫了年輕婦人一眼,接著道:“翁主已經算是老實的了,處處按照守孝的規矩來就是了,我們細致些總能成。不似有的府中,這時候才犯難呢!”

那二十多歲婦人來府中不久,本就是這座新宅邸買的新人,因她本就是好廚娘這才買來。所以她既不是宮中一系,也不是長公主府一系,甚至就連影響力最弱的‘櫨山’一系都算不上,面對許多事根本就是抓瞎的。

漢時已經有了完整的守孝禮節,這一點上奠定了華夏後來兩千年的基本框架。

守孝的人,不算兒子、承重孫這種特殊存在,須得墓前結廬守孝不提,其他的都是在家深居簡出,不參加各種交際娛樂活動。

另外,吃飯穿衣方面也有各種規定,穿衣得穿素色,親緣很近的還得特別選用粗糙衣料,所謂‘斬衰’‘齊衰’等守孝的幾個等級,其實本意都是指的衣料。而吃飯就簡單一些了,飯食服喪的,一律素食!連葷油都不得沾。事實上,按照最嚴格的來,那些兒子、未出嫁的女兒什麽的,不只是吃素,還不能吃飽!本意大概是為了表示悲痛,以至於飯也吃不下,但久而久之的也就變成了‘禮’的一部分。

當然了,規矩是規矩,真的執行的時候就是另一回事了。漢代時有一些關於小資的記載,包括東漢袁紹,青年時養望不也有一條就是孝順?死了爹娘後再墓前結廬守孝。按理來說這是本分,有什麽好大肆宣揚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規定是那麽規定了,但真正怎麽搞起來,其實是有另一條規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