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車舝(3)(第3/4頁)

就算是那些鄙視夷狄,認為夷狄無道,遲早自取滅亡的狂生也不敢這樣說吧!

劉徹眼中興味更重,說到底他也只是個少年人,好奇心一點兒也不少,他就是好奇陳嫣為什麽能這樣說。他可不覺得陳嫣會說那些狂生之言,白白在這裏說大話!

陳嫣攤攤手,解釋道:“匈奴很多事我都是不知的,但我知道匈奴有一事肯定會釀成大禍!”

待其他人都看過來,陳嫣才道:“匈奴人的王位並不是父死子繼,而匈奴人的王也和我們中原的皇帝不一樣,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簡單來說,匈奴人的王位和後世很多遊牧民族一樣,都是半選舉半強權才能得到。

匈奴人過的是遊牧生活,不會在某個固定的地方定居。這就導致了他們不能依靠土地掌控各種資源,他們的資源是人口,是牛羊馬,而這些都是可以隨著遊牧遷徙而移動的。

這使得每一個首領的掌控力是有極限的!

一旦數目達到一個瓶頸,他們就算名義上是首領,實際上也管不了那麽多了。

所以說,匈奴單於嚴格意義上就是匈奴各個部落、分支的聯盟盟主。除了直屬於自己的力量,對其他掌控力都相對弱。

若是有一個雄圖大略的首領誕生,往往能帶領部族迅速強盛。但一旦這個有威望的領袖死去,那麽接下來的匈奴內部就是一片混戰!

每一個手握實權的匈奴貴族都能角逐大單於的位置,這會發生什麽?

如果匈奴能夠一直勝利,一直輝煌,這個問題可以被壓制。畢竟所有人都清楚的,失敗不會是成功之母,因為失敗只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真正能帶來成功的只有勝利,不斷地勝利!

只要能夠一直勝利下去,這個內部問題就不會被導火索點燃。所有匈奴人會齊心協力,因為他們只要這樣做就足夠吃的滿足了——利益足夠豐厚,沒有人會在這個時候貿然打破什麽。

但這可能嗎?

“自然是不能的,花無百日好,從來沒有不落之日!更何況是匈奴,性情卑鄙,目光短淺之輩甚多!這些年又驕狂自大…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大漢早就今時不同往日!當初百姓困乏,軍中疲敝,連騎兵都湊不齊全,現在呢?休養生息幾十年了,真下定了決心要制服匈奴,他們哪能安坐!”

陳嫣說的話擲地有聲,劉徹也聽的異彩漣漣——呃,他就想打匈奴,所以每次有類似的觀點,他都嗨的不行。

說起來陳嫣也不是無腦黑匈奴,什麽性情卑鄙之類的,而是事實如此!匈奴人的情況和後世所了解的遊牧民族還不太同。到了後世,那些遊牧民族也多多少少從中原,甚至從西方、阿拉伯學到了很多東西。

也就是說,文明了很多。

此時的匈奴呢?雖然有歷史上第一位漢奸中行說傳授了知識,分條記載事務、數牛馬什麽的,已經脫離了最最原始的狀態。但中行說只是一個人,匈奴人想來也沒有將知識惠及平民的打算…那麽,對於整個部族的素質,改變能有多大呢?

陳嫣在這個時代生活了這些年,學會了很多東西,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要想當然!很多東西,因為你生活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而且好像存在了好久好久,這就當成是古已有之?

這自然是錯的。

人的智慧也是一樣,或許從腦容量上來說,兩千年前的人和兩千年後的人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但實際上,這其中的差別大的驚人!

應該說,人類越走到後面,差異就越大!

幾百萬年前的人類和幾萬年前的人類或許在生理上差別更大,可要說生活方式什麽的,這差距反而不大了,反正認識世界都處於最最初級的階段。

以數學為例,如果說,此時的漢朝已經達到了小學高年級到初中的水平(可以看看《九章算術》的內容)。那麽匈奴呢,大概就是幼兒園,而且還不是人人都達到了。

匈奴小貴族數不清楚自己的牛馬簡直太常見了!

而數數,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也不是問題吧?

匈奴人習慣了用武力去得到一切,絕大多數頭腦都比較簡單。這固然有利於他們成為馬力強大的戰爭機器,但也容易帶領整個部族失控地沖向深淵。馬背上獲得一點兒東西之後就想在馬背上獲得所有…簡直太天真了。

陳嫣從歷史中看透了這一切,太陽底下無新事…遊牧民族的故事一直在輪回上演,他們失敗的因子在最開始的成功中就已經埋下了。

陳嫣說的這些內容實在是太復雜了,所有人討論了很久,直到饔食時都沒有徹底消化掉。

劉徹忙著向陳嫣了解匈奴的繼承制到底怎麽回事兒,剛才陳嫣也只是略略點到而已。

“所以匈奴大單於不能自己定下下一任單於人選?”這顯然很沖擊劉徹的三觀,畢竟他就是由天子指定的繼承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