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威脅(第2/3頁)

李牧幽居鹹陽,平日裏深居簡出,幾乎不與人往來,更不主動探聽外面的消息,還是他的半個鄰居陶樂過來串門時會和他聊一會。

聽人說嬴政要見自己,李牧有些訝異。他到鹹陽這麽久,並沒有和嬴政見過面。

李牧隱隱察覺嬴政讓王翦父子倆留他性命絕非出自什麽愛才之心,再結合傳言中嬴政對扶蘇的愛重,他可以確定想讓他活著到鹹陽來的應該是扶蘇無疑。

這才能解釋為什麽嬴政叫王翦留他一命,卻壓根沒打算見他。

李牧想不出嬴政為什麽突然要見他,不過也沒耽擱,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物便隨著來人入宮覲見。

嬴政少時也見過李牧,不過印象已不太深,等人領著李牧進來,他打量了上前朝自己見禮的李牧一會,覺得這人瞧著也不算特別器宇軒昂,不過眉宇之間還是能看出獨屬於當世名將的氣勢。

嬴政和氣地讓李牧坐下,沒說多余的話,只遞給他一份邯鄲郡的受災情況。

這是扶蘇整理出來的,上頭沒有太多贅語,只有一排排簡明扼要的數據,清晰又直觀地展示了這場饑荒有多嚴重。

李牧看著看著,手開始輕輕發顫。

戰亂之後百姓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這是他能夠預料到的,只是他沒想到災禍會來得這麽快。

接連不斷的戰事耗光了存糧、能跑的富戶豪強都帶著家財跑了、許多地方還趕巧遇上旱年,簡直是所有問題湊到了一起。

可想而知,要是不放糧賑災,這個荒年會餓死多少百姓!

趙國已經不在了,如今趙國的百姓已經成了秦國的百姓,能伸手搭救這些百姓的人也只有秦國朝廷。

李牧心中悲苦,起身伏拜在地,朝嬴政行了一直沒有行過的大禮,沉聲懇求:“請大王救救邯鄲郡百姓。”

嬴政見李牧伏拜在地,靜默片刻,親自上前扶起李牧。

他叫李牧來並不是想用趙國百姓逼迫李牧朝他屈服,他對李牧效不效忠自己沒多大興趣。

嬴政說道:“寡人喚你來,是要你隨扶蘇去一趟邯鄲郡。”

李牧沒想到嬴政會說出這樣的決定。

扶蘇去邯鄲郡?

回想起那個連少年都算不上的小孩,李牧不太相信嬴政舍得放這麽小的兒子出去。要知道哪怕是尋常百姓家,那也是二十歲才算是“丁”,可以代表家裏出去服兵役和服勞役,扶蘇連十歲都沒有吧?

嬴政見李牧一臉的不敢置信,心裏也覺得自己有點鬼迷心竅了,怎麽就被扶蘇那小子說動了?

可惜再怎麽不樂意,他都已經答應下來了,不管是作為一國之君還是作為一個父親他都不好反悔。

嬴政說道:“賑災的法子是扶蘇提出來的,自然也由他負責。”他注視著李牧,語氣平淡之中隱含威脅,“扶蘇走這一趟,是為邯鄲郡百姓而去。寡人將他交給你,要是他出了事,趙遷和那些趙國俘虜一個都別想活,便是邯鄲郡百姓,寡人也不介意讓他們全部一起陪葬。”

趙遷指的自然是趙王。

這就是扶蘇一旦在邯鄲郡出事,趙國人一個都別想活的意思。

李牧與扶蘇雖只有幾面之緣,卻也沒把扶蘇當真正的小孩看待,如今聽嬴政這麽說,更確定扶蘇在嬴政心中的分量。

李牧一口應下隨行之事,保證會護扶蘇周全。

別說扶蘇出事可能會讓所有趙國人陪葬了,便是嬴政沒這麽說,光憑扶蘇為趙國百姓走這一趟李牧就不可能坐視扶蘇遇險。

嬴政聽李牧應下,不再多留他,只賜他寶劍良駒,讓他回去做好出行準備。

見過李牧,嬴政又分別召來王翦和蒙恬,叫他們各自挑一批精銳護衛扶蘇出行,以保證絕不會讓扶蘇有任何閃失。

嬴政這邊在挑人,扶蘇那邊也在挑人,既然是要賑災,自然得帶上一批用得順手的人,免得到了地方上對著各種復雜事務無從下手。

除了帶上一批必備的能吏之外,扶蘇還懇請許、謝兩位老先生借出幾個弟子,好因地制宜地解決邯鄲郡那邊的災害問題,有專業人士評估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到時該修渠的修渠,該防災的防災,不至於浪費人力物力。

得知是要去救災的,許老先生和謝老先生沒有猶豫,把自己的弟子借出了大半。

請完農家和墨家的人,扶蘇又去挖來包括徐福在內的一批太醫。

大災之後可能會有大疫,他挑的都是擅治時疫的太醫,可以及時做好防疫工作。

兩邊的隊伍一會合,出行的隊伍就比較龐大了。

扶蘇得知嬴政還給自己派了兩撥軍中挑出來的精銳,有些感動又有些發愁:這樣出行是不是太勞師動眾了?

這還沒算上押運糧食的隊伍呢。

扶蘇跑去和嬴政說了自己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