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心野

邯鄲郡鬧饑荒這種消息,當然不走平常渠道,直接給送到了嬴政面前。

嬴政想想趙王那德行,也知道出現這樣的爛攤子不奇怪,但現在趙國已經成了秦國的邯鄲郡,自然不能坐視不管。要是打下來就完事,不想徹底把趙國土地並入秦國版圖,他幹嘛要費那個功夫?

嬴政馬上叫人把扶蘇他們喊來商議此事。

扶蘇看完邯鄲郡守的奏報,眉頭跳了跳,沒想到邯鄲郡的情況竟這麽嚴峻。

他前世在這年紀時還沒法插手朝政,對拿下六國的過程了解得不多,只記得李牧被殺後沒多久趙國就沒了。

難道當時也鬧過這麽一場饑荒,所以趙國上下才毫無還手之力?

不管前世是什麽情況,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邯鄲郡的困境。

按照邯鄲郡守的說法,邯鄲郡位置比較靠北,土地解凍得晚,春耕要比現有這邊晚一些,所以問題也發現得比較晚。

現在很多地方要麽沒趕上春耕,要麽種子種下去又遇上大旱,即便熬過了接下來這段青黃不接的日子,邯鄲郡百姓今年的收成也不會太好。

扶蘇在心裏計算著鄰近各郡的糧食儲備,再考慮著各種賑災方法,沒有立刻參與到其他人的討論中去。

要是擱在一般地方,當地鄉縣的糧食應該還可以頂一段時間,不少豪強富戶為了名聲或者為了留住鄉人也會開倉借糧給吃不上飯的人,可這會兒趙國遭受了滅國之災,能逃的人都逃了,沒逃的也被征用光或者消耗光了,連個周轉的法子都沒有。

可是白白把糧食送過去賑災又著實說不過去,且不說趙國百姓有沒有真心歸順,就算他們真的願意誠心誠意成為秦國百姓,秦國也沒有那麽多糧食去喂這麽多張嘴!

眾人討論來討論去,竟沒討論出個適合的方案來。

嬴政見扶蘇一直沒吱聲,點了他的名讓他說說想法。

扶蘇理了理思路,開口說道:“孩兒認為首先該先讓邯鄲郡各縣詳實統計好受災情況、受災人數,有哪些地方已經徹底斷糧,有哪些地方可以補種,有哪些地方需要引水,再按照受災程度就近調度周邊各郡儲備的糧食予以救濟。”他眉頭擰起,明明長著張稚氣猶存的臉,語氣卻認真到不行,“周邊各郡的糧食可能也不太夠,還得再想想辦法。”

這是直接跳過討論“要不要放糧賑災”的環節,直接進入“該怎麽賑災”階段了。

有人對扶蘇的走神進行了嚴肅批評:“公子是覺得我們要給趙國收拾爛攤子?”

這事明擺著不是他們的鍋,是趙國把自己的百姓逼到飯都吃不上了,看看韓國那邊就沒這問題,人潁川郡去年收成還蠻不錯的。

扶蘇被說得一愣,他眨巴一下眼睛,認真看著開口的人說道:“現在邯鄲郡的百姓,是我們秦國的百姓了啊。”

其他人語塞。

話是這麽說,可誰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把自己當秦國百姓?萬一他們拿了糧鬧得更起勁,朝廷豈不是虧大了?

在大部分人看來,這事根本沒什麽可討論的。大王和公子就是太仁慈了,這些亡國之民死了就死了,沒死也該全部入奴籍,讓他們全部當奴仆和苦力去,省得他們有閑工夫鬧事。

不過嬴政沒開口反駁扶蘇的話,其他人也沒敢再糾結這個問題,只提出這兩年仗打得有點多,各地儲存的糧食可能不太夠,別救濟了邯鄲郡,反而餓死了自己人。

扶蘇說道:“我們不如向燕、魏兩國借糧,他們臨近邯鄲郡,運輸方便,作為回報,我們可以在邯鄲郡各縣補種過後組百姓去給他們修路,不用他們付工錢,管吃管喝就成。實在不行,還可以用蠟燭、竹紙、新鹽這些貨物來交換,相信燕、魏兩國應該會願意的。”

“不可。”馮去疾反對道,“公子也講了修路有諸多好處,給他們修好了路,豈不是幫了他們一把?”

扶蘇微微地一笑,說道:“不是這樣的,諸位可還記得智伯滅仇猶之事?”

在座的都不是見識淺薄的人,聽扶蘇這麽一說,都想起了智伯滅仇猶使的計謀。

當時智伯要打仇猶國,結果仇猶國路不好走,要打進去很費功夫,所以智伯以要送仇猶國一口大鐘為由,讓仇猶國修好路把大鐘接回去。

仇猶國君不聽臣子勸告,組織人手修了大路,結果智伯的軍隊長驅直入,迅速把仇猶國給滅了。

由此可見,路修好了能做什麽用,與路本身無關,與促成它們存在的人有關。

在座的人都知道嬴政所圖甚大,早晚會把燕國、魏國也納入秦國版圖之中,既然是這樣,組織人手給燕魏兩國修個路好像沒什麽不妥。

即便他們有了好走的路,難道還能比秦人更驍勇善戰不成?不過是方便秦國大軍直取他們的要塞和王城罷了!